探針:人民幣將步日圓後塵 - 盧峯

探針:人民幣將步日圓後塵 - 盧峯

對著名經濟學者克魯明來說,美國財長蓋特納前兩天在國會批評人民幣升值過慢的言論實在不痛不癢,甚至比日本財務部官員的言論還軟弱無力。按克魯明的說法,日本財金官員至少願意公開質疑中國政府的動機,至少公開質疑中國政府可能操控滙價打擊對手;蓋特納的發言則沒有甚麼針對性,也沒有甚麼較具體的懲罰措施,只是不住促請中國政府加快人民幣升值的步伐。蓋特納最激的說話不過是:「我們將檢視有甚麼可行的政策工具鼓勵中國政府加快行動(讓人民幣升值)。」一再鼓吹美國政府對中國輸美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的克魯明對這樣的說法當然不滿,還不住的叫美國官商醒一醒,盡快採取行動,挽救美國經濟及就業機會。
像克魯明那樣的鷹派人物也許不太多,但美國朝野對人民幣滙價過低的確越來越不滿,對人民幣滙價升值過慢也越來越不耐煩,很多人都希望政府採取更強有力的行動。他們的抱怨倒不是沒有理由的。首先,中國政府雖在六月份宣佈不再跟美元掛鈎,改為按一籃子貨幣釐定滙價,但幾個月以來,人民幣升值的幅度比蝸牛還要慢,兌美元不過上升了百分之一點二左右;即使近幾天加快升值,屢創新高,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也不過百分之一點五。另一個主要出口國日本則不同,今年以來兌美元已升值百分之十一,要不是日本政府這兩天以萬億日圓大手干預,日圓滙價升得更厲害,直逼十五年前一美元兌八十日圓的歷史新高。中、日兩國都是美國的主要外貿夥伴,美國政府基本上希望兩國貨幣可以升值以削減貿易逆差,並加強美國貨品及服務的競爭力。現在日圓升值超過百分之十,人民幣升值卻只有百分之一點二,即使是對中國較友好的官員也不可能對這個差異視若無睹,都不可能不加大力度逼人民幣升值。
另一方面,儘管世界經濟仍然陰晴不定,復蘇步伐不穩,中國出口卻保持強勁增長,好像沒有受到全球增長放慢的影響。這種風光獨好的景象不但令很多美國議員、商界、工會既嫉且恨,更令他們深信中國政府刻意壓低滙價,擠走競爭對手,擴大市場份額,奪去美國工人的職位。事實是否真的如此當然有爭論,但美國朝野的感覺肯定是這樣,這種感覺很容易會化成政治壓力,促使奧巴馬政府採取更強硬的措施。
可以說,今次再拿人民幣滙價做文章絕不是一時的需要,絕不是只為了十一月中期選舉,而是一場硬仗的開始。這兩天蓋特納的發言還算客氣及有節制,但假如中國政府繼續採拖字訣,不讓人民幣加快升值,那奧巴馬政府肯定要改變政策,拿出「辣招」逼人民幣升值,到時候中美極可能來一場經濟大戰!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