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風雲:曾蔭權被迫要復建居屋 - 何熊輝

樓市風雲:曾蔭權被迫要復建居屋 - 何熊輝

特首曾蔭權於10月的施政報告中,就房屋政策方面會有甚麼新政策,將成為左右樓巿方向的重要指標,但自政府連出多招後,樓巿量跌價穩的情況下,顯示政府干預只阻緩樓價升勢,因此在樓巿不跌的現實下,不少市民仍難以圓置業夢,為撫順民意,曾蔭權即使千個不願意,也別無他法要以某種形式復建居屋。

市民置業難 怨氣日增

雖然曾蔭權早就表示居屋歷史任務已完成,但此一時彼一時,當年停建居屋,主因是私樓價格已跌至差不多成本價,因此巿民已無藉口買不起私樓。但現時情況完全不同,現時大部份巿區新盤無論是真豪宅或偽豪宅,呎價開始邁向2萬元,買不起要搬入屯門巿中心屋苑,呎價也要近4000元,那些家庭收入2萬餘元的「窮中產」,又怎能不「媽聲」四起。
嚴重的話,現時中產已走投無路,薪金有減無加,另一方面,本港開放式的金融體制,內地豪客蜂擁來港買樓,令樓價更上層樓,最令人不安的是,現時連新界新盤呎價亦向萬元進發,中產買不起樓已不是虛言。
買不起樓去租就是否無問題?錯,原因是現時租金亦升得很快,以一般二手屋苑600餘方呎單位計,月租已近1萬元,租值接近窮中產每月收入近半。
樓買不起,租也不易,對政府而言,再不復建居屋,只會加劇社會矛盾,增加仇發展商仇政府的情緒,所以復建居屋,對曾蔭權政府而言,百利而無一害。
對曾蔭權而言,雖然早前咬牙切齒話居屋歷史任務已完成,現在又復建居屋豈不好無面?要解決面子問題亦簡單,可將居屋易名為中產屋或經濟屋等名稱,接着再修改若干申請條款,那麼有居屋之實無居屋之名,就可解決心理上的技術問題。
何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