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喪父兩青年 用音樂鼓勵喪親童

八方人物:喪父兩青年 用音樂鼓勵喪親童

15歲那年,那個本該青春無慮的年頭,胡兆軒和袁劭謙失去摯愛的父親。那種痛有多痛、怎樣痛、還痛不痛,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心裏面好似有個窿,靜落嚟都係會諗番個窿」。二人今日應邀在慈善音樂會演奏二胡及小提琴,為喪親兒童籌款,用音樂鼓勵那些淌淚的小心靈。

「試過望住個海喊」

23歲的胡兆軒一家居於淘大花園,父親03年感染沙士去世。他憶述,父親從確診到死亡,不過一個月。他說當年全家足不出戶,惟獨哥哥不怕死、周圍走,結果中招,「爸爸唔敢報警,驚通咗天會冇咗份工」。胡爸爸親自送兒子到醫院求診,未幾也確診進院。
「醫院家好危險呀!你哋唔好嚟,如果嚟就帶啲牙刷、毛巾畀我啦」。這是胡爸爸透過電話,與小兒子說的最後一句話,「之後佢昏迷咗30日就過咗身」。胡兆軒記得,那30天,媽媽終日以淚洗臉,每天在愁雲慘霧中度過。
在胡兆軒眼中,父親絕對是個好爸爸,「爸爸係一個好傳統嘅中國男人,唔係好識處理自己嘅脾氣,但我都好錫爸爸」。他說父親過世後,發現他的銀行存款不足100元,「佢將所有錢都畀晒媽咪,畀晒我哋讀書學嘢」。從母親口中,他才知道每次在家練習二胡時,父親總在他背後豎起大拇指,默默為他加油打氣。
父親去世頭四年,胡兆軒一直擺脫不了悲傷,也不時埋怨康復的哥哥,需接受心理治療,「我試過去赤柱,望住個海係咁喊,個腦好亂,唔知自己諗緊啲乜」。他特別感激梁乃光醫生在這段時期給他的關懷和鼓勵,令他成功從悲傷中抽離。胡兆軒現於香港演藝學院修讀中樂,主攻二胡和高胡。第一次公開演出時,他曾想過留一個位給天上的爸爸,但最後還是打消了念頭,「佢時時刻刻都會聽到」。

胡兆軒

今舉行音樂會籌款

27歲的袁劭謙是將軍澳醫院骨科駐院醫生,拍照時他總是嘴藐藐,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袁劭謙坦言,自小性格驕傲、「乞人憎」,「覺得自己叻,又識拉琴」。98年父親突然急性中風去世,叫他明白「幾叻都唔係乜都做到」。他形容,摯親離世猶如「心裏面有個窿」,久不久便會有被「撩吓撩吓」的感覺。要安慰喪親的人,他直指「最憎人講節哀順變」,「有人坐喺隔籬,即使乜都唔講,感覺已經好好多」。
香港醫學組織聯會開展「關懷失親兒童慈善計劃」,頭炮是今日於香港演藝學院舉行音樂會,為喪親兒童籌款。胡兆軒屆時會用二胡演奏《梁祝》;袁劭謙則與頂級小提琴家西崎崇子合奏巴哈的《小提琴二重奏協奏曲》(第一章)。計劃將為喪親兒童提供助學金、心理輔導等協助,預計每年約600名兒童受惠。
記者 王智君

在演藝學院讀中樂的胡兆軒,今日將用二胡演奏《梁祝》。
受訪者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