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幅地皮在拍賣會以某價錢成交,報道必然附送分析說,麵粉價已經這樣,將來那發水麵包估計會漲到那樣。每次看到這類套語,便覺得不服氣,房地產果然是天下第一營生,保證有贏沒賠的,好像那樓盤落成之日,樓市只有升的沒跌的可能。
現在看來,開發商還不算是賺得最爽,有殺沒賠的。一是過去的確有地王天價成交後,樓市急轉彎,地產商的資金也給天價麵粉套牢了;二是罵歸罵,從買地到蓋成房子到搞宣傳,雖然千篇一律,好歹也要僱用不少人手,陽宅這盤生意還是要經營的。
說到省事,搞陰宅才好算悶聲大發財,連牌照都不用申請,只要有個空間,能蓋幾道牆就蓋幾道牆,你說那是骨灰龕,那就是骨灰龕,連圖則都不用劃,就有孝子賢孫排隊送錢過來,壯哉寃哉。
我們說營商營商,無牌骨灰龕卻談不上要經營些甚麼,古有指鹿為馬,今有指壁為金。甚麼現象才荒謬到令人寒心?就是蓋四面牆成為住宅賣出去,還不如把這四面牆空着待價而沽。看見財是可以這樣發的,有錢有力的人,還肯經營甚麼?連房地產都要甘敗下風,風氣如此,說甚麼文化產業?最大的創意,就用在出點錢替廟宇道觀裝潢一下,然後替收受香火的業務轉型那把道場給轉成骨灰龕場。那個錢也不是白花的,更輝煌的佈景傳出來的香火,會替骨灰龕增值,這就把其他急就章的同業比下去了,這就是香港獨有的創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