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發局不但選舉神秘,角色也很神秘,街頭寫生被指阻街、活化工廈藝術家被趕,藝發局猶如隱形,不發一言;西九文化區如箭在弦,藝發局只是「應邀」參與討論,被藝術家批評退縮被動。
藝發局成立於1995年,前身是演藝發展局,對演藝活動集資助、策劃、倡議等權責於一身,是唯一有民選代表作成員的法定機構。藝術家梁寶山指,藝發局成立初期狀態甚勇,當年政府產業署收回油街藝術村,以及藝術作品「新男」雕像被淫審處列為不雅,藝發局都有發出聲明,「家好後知後覺,街頭寫生、街頭藝人俾人拉,完全見唔到藝發局有咩支持,工廈活化政策要藝術家上街示威,佢先出嚟回應」。
審計署曾批評管理不善
文化評論員馬家輝指,在西九文化區發展上,政府完全沒把藝發局放在眼內,藝發局主席馬逢國只以個人身份被委任入西九管理局。
審計署去年曾發表報告,批評藝發局管理不善,有藝術團體不了解代表推選過程,建議民政局增加選舉推廣。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其後回覆立法會帳目委員會時曾承諾會加強選民登記工作、擴闊宣傳渠道,強化藝發局在西九文化區的角色和職能。
民政事務局回應指,為加強宣傳,今年3月舉辦兩埸簡介會,亦增設推選專用網站,同時要求顧問公司加強宣傳工作。當局把推選代表組織成員的登記期延長七天,選民登記期延長三天。發言人指,藝發局現為西九管理局公眾參與活動的網絡協作機構之一,成員會應邀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