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參眾兩院於昨起一連兩日舉行聽證會,討論人民幣滙率問題,但日本昨突然干預日圓,內地人民幣兌美元滙率中間價上升128個基點,達6.7250,連續第4個交易日創出05年滙改以來的新高,升勢繫於美國政治理力多於日圓變化。港滙昨見平淡,港元兌美元由前日的7.7656微跌至7.7670。
上周五人民幣對美元滙率中間價單日升值192個基點,達6.7625,為滙改以來新高,本周則持續以每日超過100個基點的速度連創新高,昨達6.7250。從時間點看,上周五內地公佈出口數據,順差連續3個月超過200億美元,令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劇;昨日更是美國議員討論人民幣滙率的日子。
貿盈非單一判斷滙率因素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昨回應指,僅以對美貿易順差為由,批評人民幣滙率是沒有道理的。美方不應僅以貿易順差為由,判斷人民幣滙率問題。
姚堅指出,中國對於澳州、日本、韓國都是有大量逆差的,如果是以貿易的平衡認為中國是通過操縱滙率來獲取貿易上的競爭優勢的話,那就完全失去了判斷的依據。中國不希望看到少數的政客為了選舉的需要,指摘中國的貿易政策,特別是滙率政策。
美方反駁逼升值紓貿赤
中方再明確自己立場,奧巴馬總統經濟復蘇顧問委員會委員泰森接受《新浪財經》訪問時稱,未來五年,為了使中國經濟轉移到內需拉動,並有效縮減經常賬戶盈餘,中國需要做3件事。
首先,中國需要調整財政刺激和貨幣政策問題,減少財政刺激,並利用貨幣政策調控過熱的行業,比如房地產市場;其次是進行結構調整;另外,就是滙率改革。
但泰森認為,中國重回有管理的浮動滙率,本身就是正確的決定。她更傾向於人民幣升值。「事實上,人民幣升值將會增加中國消費者的財富,也會有助於改善貿易。」她強調,「我們不是就貿易談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