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投資者被金融風暴摧毀得粉身碎骨,但也有人敢於趁低吸納,風暴過後反變得更壯大。中大一項研究顯示,本港上市的大企業會德豐、新世界發展、和記黃埔和長江基建(集團),成為本港上市公司中的四大收購王。四間公司在97年金融風暴期間,看中經濟危機,併購的門檻大大降低,造就了連串成功的收購行動。
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管理學系副教授姚詠儀自02年至08年,研究香港和新加坡共78間上市公司在97年金融風暴前後的企業策略,當中48間屬於香港的上市公司,主要針對各自在期間的收購及併購情況,其論文去年刊載於商業期刊《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戰略管理期刊),成功獲頒2009年度中大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
以低價收納即轉虧為盈
研究發現金融風暴期間,窺準表現差但其實仍有可為的企業,作為併購對象,以低價收納後即能轉虧為盈,金融風暴反成為投資良機。
坐擁兩大購物商場海港城和時代廣場的會德豐在99年金融風暴期間,進行多項收購活動,較著名包括現代貨櫃碼頭和百貨公司連卡佛。隨着內地物流業發展蓬勃,現代貨櫃碼頭近年攻入內地物流業務,包括大鏟灣集裝箱港口和太倉集裝箱港口。
新世界發展則在97年至99年間兼併了麗晶酒店、中華巴士、香港小輪及向周大福收購中法水務投資有限公司部份股權。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基建,在99年成功收購東區海底隧道等公司部份股權,另一旗下的和黃則在英國等歐洲國家大肆收購能源及基建項目。
姚詠儀指企業切忌以小博大,舉例指內地著名電視機品牌TCL多媒體,一心進軍法國令業務走向國際化,04年收購Thomson後因不熟悉外國業務,令TCL連續虧損四年,金額至少達3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