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聲同氣 教得掂 滾蛋有理

同聲同氣 教得掂 滾蛋有理

有專家指作為家長,要令小朋友對凡事好奇,頭幾年一定要監督、陪伴孩子成長,玩功課、玩溫書;當寶寶離開父母羽翼,便會自動波求學問尋知識,獨立成長,不過當中記得,不論任何情況,管教子女時,夫妻一定要同聲同氣!

記者:梁美甜
攝影:伍慶泉
Model:柔柔、Belle、Joy&Mark
鳴謝:ann@ann-made

論寶寶滾蛋

聖雅各福群會延續教育中心經理John說所謂滾蛋是:「寶寶一出生,父母就是他所有,猶如大雞保護小蛋;當寶寶成長,進入幼稚園起就慢慢滾出大雞,接觸外界,學習與人相處,這個時候老師也佔了他生活中相當份量,父母要在不同階段為寶寶作好心理及生理準備。升上小學,寶寶生活上佔大份量的是同學,慢慢成長進入中學之後,寶寶就要尋找自我,從雞蛋破殼而出,學習獨立生活,父母則要學識放手。」

父母態度立場要一致

「寶寶一出生,父母就是他所有,一入學如上幼稚園,開始接觸老師、同學等,這時間,老師也佔相當份量,寶寶就開始學習,慢慢建立自我信念;長大一點入小學,同學份量變重,寶寶漸長更會開始找回自我,慢慢獨立,作為父母,要一齊學習成長到學會放手,幫助及陪伴寶寶去建立自我。」聖雅各福群會延續教育中心經理劉遠章John娓娓道來父母由寶寶出生起所扮演的角色。
「教導小朋友,不應有所謂一套方法,因為每個小朋友都有其獨特性格和天賦,在教導他們時,最重要是立場要一致,不是爹哋說行媽咪說不行;又或者原則不一致,一時鬆一時緊;甚至父母都不應該扮演不同角色,一個嚴一個慈;態度及立場必須要一致。」這說法又不無道理,起碼,小朋友無法走隙,媽咪不行嗎就總是找爹哋出頭,爹哋不行嗎就找媽咪來搞定,見風轉舵走精面,隨時影響個人操守。

■孩子性格天賦不同,父母必須因應其能力而作出調節。

■陪孩子做功課,可不一定死板地做,也可以有趣地「玩」功課及溫習。

不要墨守成規功課是可以玩的

那麼怎樣令小朋友對學習有興趣,自動波不用拖拉煩心呢?「寶寶在小學2、3年級之前,家長是須要陪他們一起做功課,死板地監督住他們嗎?不,是『玩』功課、『玩』溫書,中文抄寫,十行十格是否必須由右至左,上至下嗎?不,寶寶想在哪裏開始都行,富想像力的,玩拆字讓寶寶對每一樣功課或溫習都具好奇心,不覺得是一種壓力又過癮,自然做得開心,久而久之就會習慣自動自覺地做功課、溫書。」John以爸爸身份來分析道,怪不得囡囡也不用他費心思督促學習也能順利升上預科。

■聖雅各福群會延續
教育中心經理劉遠章

跟足時間表做乖寶寶

「建立快樂生活節奏及學習環境對小朋友來說很重要。」心理輔導學家兼聖雅各福群會兒童心理學課程導師的周慧儀Yvonne說:「如果是第一個寶寶,好多父母經驗不多,寶寶開學之後,最重要是做好時間管理,為寶寶設計合適時間表,例如幾點放學、幾點食飯、幾點休息等等,星期一至五都要跟足來做,千萬不要因為要shopping就跳過時間表,令寶寶心理上習慣就會乖乖的凡事自動自覺。」Yvonne解釋道,這就真的輕鬆得多。

■記住要多鼓勵少懲罰。

中場要有15至30分鐘休息

那上了小學的寶寶,功課多了,未必可以跟足時間表作息呢?「或者說,每個寶寶能力及專注力有別,做功課所需時間也有不同,家長就是調節角色,因應寶寶性格及能力將做功課的時間分成兩節甚至三節,中間更要有幾分鐘休息時間,吃點東西或散步,千萬不要玩遊戲又或者看卡通之類,試想,一套卡通片最起碼都要15至30分鐘時間,為了看電視隨時分心又或者出現衝突呢!」我試過,叫姨甥做功課喊足半個鐘,結果是卡通做完才肯乖乖坐回來完成剩餘功課呢!「完成之後可以作長一點的休息,作一點獎賞,這時就可以看30分鐘卡通作獎賞了。父母是要監督寶寶但又不能過於嚴謹,多用正面及鼓勵性語氣用字,少用懲罰,寶寶就不會在壓力下或不情不願做功課或溫習,建立快樂學習,之後就會跟隨時間表全自動作息了。」對,只要小朋友能快樂學習,父母就不用再勞氣了。

■聖雅各福群會兒童心理學課程導師周慧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