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Cult2:八十前飯堂玩舊戰棋 一盤玩六日

代Cult2:八十前
飯堂玩舊戰棋 一盤玩六日

《大富翁》、《戰國風雲》這些有幾十年歷史的Boardgame,八十前耳熟能詳玩得興奮。七八十年代的Boardgame大多是戰棋,要求的除了技術,最重要的還是耐性,因為橫局開始,就得邊查英漢字典一邊做筆記,絕對鬥智鬥力,一局玩六日快樂不知時日過。

記者:趙志雄
攝影:伍慶泉
受訪者提供部份相片
場地:PainkillerBoardgameCafe(23770227)

說明書深過教科書

阿胡八十年代初已經接觸Boardgame,主要玩互相對弈的戰棋和RPG,「當年極少數人會玩,一是因為全英文,說明書有二三十頁厚,深過教科書,未開局得先花半小時看遊戲規則,還要邊玩邊查英漢字典;」他說:「二是因為很難買到棋,我當時玩,是因為師兄有棋,叫我玩我才玩,否則要去一間叫『戰棋研究中心』買棋(現在叫「戰棋會」),幾百元一盒不便宜,又不知道內裏是甚麼,怕沒人跟你玩嘛。」
現在甚麼都要快,玩遊戲也要快上快落,戰棋未必適合沒耐性的八十後,阿胡:「讀書時,每日下課抽兩三小時玩,六日才玩完一局,放假全神貫注地玩也可玩兩日,萬一休局時被阿媽一腳踢翻棋盤,就得從頭來過。」以前讀書有的是時間,易相約朋友開局,畢業後就難找志同道合,同時場地也是一個問題。「主要約在人人可進出的大學飯堂玩棋,又或哪個朋友家中沒老婆的,又或有老婆但易相與的,就上他家玩,因為一玩就玩一日,又要執棋,挺麻煩。以前買了新Boardgame回家,我是自己左手跟右手玩的。」自己跟自己捉棋?「是啊,這邊想好了行一步,又替另一邊想下一步。現在有互聯網方便多了,我可以約有興趣玩的人出來,近年的Cafe更是最佳玩棋平台。」
五年前,阿胡就是在網上認識Tony,玩了廿年Boardgame的Tony說:「有時我買Game,打開看說明書就當自己玩過,了解玩法幻想說明書描述的遊戲世界,例如扮演二戰中途島大戰某軍隊,感受到歷史轉變已很滿足。戰棋很耐玩,例如《Diplomacy》,每個玩家有份地圖,不時要休局,自由時間玩家做甚麼?互相拉攏,走到一邊跟其他玩家結盟對付某玩家,又要用筆記下進攻路線圖。如果用信件形式跟外國人玩,每月行一步,可玩足幾年。」

■《Acquire》的棋盤全是數字,沒甚麼視覺吸引力。

■《Acquire》是投資模擬遊戲,有股票買賣、公司合併收購等元素。棋子、紙牌、棋盤、骰子,一切都設計得簡簡單單。

■《Diplomacy》以歐洲各國大戰為藍本,已推出多個版本,陸兵棋子是星形的,放在一個地方代表進佔,成功進佔後,要聯合兩位玩家的兩粒星棋,才可殲滅本來的棋子。

■Tony當年讀書時玩《Diplomacy》的筆記,抄在學校的薄紙上,如今已發黃。

■十多頁厚英文說明書深過教科書,未開局先花半小時看規則,很累人。

01.《Axis&Allies》,1981年生產,圍繞二次大戰,各國互相海陸空攻伐,講求耐性和策略。

02.《Civilization》,1980年生產,以人類建設、建立文明的主題。

03.《CarWars》,1981年生產,玩家要改良和爭取更強武器裝備的戰車,互相戰鬥。

04.《Titan》,1980年生產,故事圍繞希臘神話裏曾統治天地的大神泰坦,同樣是戰爭策略遊戲。

05.《TheRussianCampaign》,中譯《莫斯科攻防戰》,1977年生產,背景是二次大戰時德軍進攻蘇聯離莫斯科只有一千公里的歷史。

06.《Midway》,中譯《中途島戰役》,1964年生產,背景是二次大戰時美日爭奪太平洋中途島的戰役。

07.《Risk》,1959年生產,中譯《戰國風雲》,較多港人熟悉,在六大洲地圖上戰爭,二至六人對戰。

08.《TheGameofLife》,中譯《生命之旅》,1960年生產,玩法模擬高低起跌的人生際遇。

自創劇情RPG好玩過電腦

阿胡:「早期Boardgame多由美國出產,戰爭主題歷史成份重,玩Game可了解歷史,例如玩《Diplomacy》時你扮演德國,說明書寫明規則──冬天德軍推進很慢、補給很難──玩完Game,你就更明白二次大戰時的德軍歷史。」九十年代,有位叫RioGrande的繙譯員把德國設計的Boardgame譯成英文,之後開公司賣德國遊戲,自此Boardgame不再一味是戰棋。「德國設計的Boardgame多元化,有資源開採、掘金尋寶等主題,適合親子和朋友開派對玩,不再以戰爭為主,要一對一,或一隊對一隊。」

■九十年代畢華流在《大富翁》比賽贏了獎令港人曾一度熱玩《大富翁》。

Tony:「德國Boardgame題材廣泛、配件設計精美、耐玩性更高。玩美國《大富翁》,佔優者易勝出全局,其他玩家不易反敗為勝;德國Boardgame則加強Game的平衡性,令強者不易控制大局,所以更耐玩。」除戰棋,當年RPG亦受歡迎,「電腦RPG不能媲美Boardgame的RPG,Boardgame的RPG有玩家扮演GameMaster,負責看說明書講故事,其他玩家要聽他描述故事劇情才能行棋,例如是玩勇士屠龍的魔法世界,電腦只有設定劇情,譬如說勇士會否大戰惡龍?電腦只有是和否選擇,但Boardgame由人控制,GameMaster可自創劇情,除了打和逃走,你還可跟惡龍講和。」

■阿胡畢業後約志同道合出來玩,主要在人人可進的大學飯堂。

真人對弈 學懂面對失敗

玩了逾三十年Boardgame的教師陳光耀:「七十年代,香港人只玩兩類Boardgame,主題是戰爭和經營生意,一是因為受戰爭陰霾影響,美國推出二次大戰、越戰、韓戰等主題戰棋,《大富翁》之類經營生意的主題則歷久常新,香港人愛講經濟嘛。九十年代中,德國統一政局,其Boardgame設計抬頭,打破英美主導,德國甚至有大學學位修讀Boardgame設計。近年的Boardgame熱潮,我相信會繼續熾熱。」
傳統的象棋、康樂棋都屬Boardgame,曾身為亞太資優議會香港代表的他說:「先別說圍棋有幾千年文化,就算是玩康樂棋、飛行棋,也訓練到小朋友的數學概念,要數數,要跳棋,擲骰子更可訓練腦和手指的協調,比玩觸控式電玩更健康。鬥獸棋讓你學懂動物,學懂象吃獅、獅吃虎、虎吃豹,但老鼠又可吃象這種大自然互相剋制的定律。況且真人對真人弈棋,你要與人溝通,跟死板板電腦不同。你跟人玩,你會嘗到輸棋的滋味,有機會學懂如何面對失敗,跟電腦玩,一不順心就隨時按Restart,輸贏變得不再重要。」

■左起Michael、小吉、Susanna與阿胡,玩Boardgame停不了手。

《Dungeons&Dragons》是魔法世界主題RPG遊戲,以前的棋是圖案棋。現在的棋精美得多了,是彩色Figure公仔。

兒時遊戲趣味多

■康樂棋,有一百格,棋紙背景是個遊樂場,擲骰子行棋,好玩在有獎勵前進、懲罰退後,領先者未必一定贏。

■象食獅、獅食虎,老鼠又可吃象,讓小朋友明白大自然互相剋制定律。

■中國象棋歷史悠久,是抽象策略性Boardgame,玩法多變,盲棋、冚棋、殘局更成了旺角棋檔的賭博工具。

■飛行棋,兒時必玩,擲骰子行棋、跳棋、食棋,最好笑是擲出三次六,所有飛機要返大陸退回基地。

■陸戰棋,放地雷炸軍師,小學生必玩,只限男生,甚少有女生懂玩。

■四子棋,排到四個同色棋子一起就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