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癡呆症的爸爸每次走近廁所,總在門外猶豫卻步,不肯自己走進去。原來他誤以為廁所內黑色拋光地磚是個大黑洞,不敢走進去;最後家人改用淺色地磚後,情況沒有再出現。
提升活動能力
妻子患癡呆症多年,現在有時候會對着鏡子自言自語,有時候會像仇人見面般破口大罵,甚至動手。事實上,由於患者在這階段已不認得鏡中的是自己,而從她的角度看,鏡中是另一人,所以當她覺得鏡中人是朋友時便會有講有笑,反之則惡言相向。當家人將鏡子用布蓋着後,這情況也隨之消去。
上述例子讓我們看到,適當地改善家居環境,可以幫助患者適應身處地方,減少混亂,提升日常活動能力。照顧者可從以下方面着手:
1)觀察患者的行為表現,了解患者對身邊環境的理解程度
2)幫助患者增加歸屬感,如給患者看以往喜愛的照片及以往喜歡的裝飾等
3)幫助患者理解環境,如在房門或櫃門等,加上清楚簡潔的文字或圖畫提示;在改善環境的初期,與患者熟習家居的改變
4)紓緩患者情緒,如播放輕音樂或一些患者熟悉的音樂,或點燃香薰(對此敏感者不適用)等
5)減少跌倒或走失的意外,可運用輔助器具,例如髖骨保護褲、紅外線感應鐘(或稱知客鐘)、離床警報器及床墊、刻有簡單聯絡資料的手鐲或隨身名牌、有定位功能的手提電話等
最後,如果想確切地對患者能力及家居環境作評估,可聯絡職業治療師。
撰文:賽馬會耆智園總監郭志銳教授
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