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中國製造」產品席捲全球,即使縫着「意大利製造」時裝標籤,原來背後也是「中國人製造」。意大利紡織製衣業大本營普拉托(Prato),近年華人企業數目壓過當地人,近40,000華人大軍日以繼夜生產中低價成衣,然後掛「意大利製造」名義行銷世界。他們令普拉托延續着光輝,但他們用的是中國進口布料,賺的錢也滙回中國,當地人批評令象徵了高檔的「意大利製造」品牌變質。
普拉托有數百年紡織品製造史,有「歐洲紡織之城」美譽,近年搖身變成「快時尚時裝」(prontomoda)中心。所謂快時尚,就是H&M和Zara等時裝零售店小批訂購、火速銷售和飛快轉款的潮流,總之快靚平至上。普拉托市郊工業區的停車場,就泊滿了來自歐洲各地的貨車,採購「意大利製造」成衣,在歐盟賣可免繳進口關稅,更能低買高賣。
進口中國布料 聘請黑工
但這些「意大利製造」成衣變相是「中國人製造」。據普拉托商會的數字,當地意大利人註冊的紡織製衣企業數目,自2001年起減少了一半至不足3,000家,比華人企業還少了200家。普拉托本是主要布料製造和出口中心,現在進口中國布料的數量,卻佔了全國27%。
普拉托的「中國革命」,始於1980年代末華工開始踏足當地,現時普拉托18.7萬人口中,合法中國移民佔11,500,另估計有25,000非法黑工,很多從俄羅斯或巴爾幹半島國家乘巴士入境,抵達後把護照毀掉或交給蛇頭,但求賴死在意大利打工。
張利(音譯)是普拉托發迹的華僑人辦,1991年從溫州移居意大利,打拼七年後創立了Luma成衣公司,收定單後買入本地、中國或印度生產的白布,交給當地其他華人公司染色和裁剪,再交給華人包工商車衣,賣給PiazzaItalia或Zara、Mango、TopShop和Guess等歐洲零售商,也出口中國、墨西哥等國。
普拉托華人包工工場,遍佈市內後街,很多附設床鋪,方便日以繼夜車衣。張利被問包工商是否請非法黑工,哈哈笑一聲說:「那你要問包工商了。」
每日滙1170萬回中國
意大利人出了名不守規矩,華人過之而無不及。意大利央行估計,普拉托華人每日把150萬美元(1,170萬港元)紡織製衣收入滙到中國,稅務紀錄卻不見他們賺這麼多錢。當地人指華人常開公司一段時間後故意倒閉,換了稅務編號後原址重開,藉此避開稅局追查逃稅。
華人湧入雖令普拉托經濟繼續興盛,當地人眼見華人拿着大堆鈔票把意大利人店舖和房子逐一買下,街中越來越多中文字,公立學校越來越多華人學生,滿不是味兒。普拉托前社會福利專員弗拉塔尼甚至說,北京正透過普拉托「在歐洲建立經濟據點」。
「這可能就是意大利的未來。」普拉托文化專員內西說。由於「意大利製造」和「中國人製造」界線日益模糊,拖累了專走高檔路線的意大利公司,內西家族祖傳三代的高檔紡織生意,六年前已賣盤。有意大利成衣業專著作者說:「艾米利亞─羅馬涅(EmiliaRomagna)、普利亞(Puglia)和威尼托區(Veneto)很多商家都說:『我們不想變成普拉托那樣。』」美國《紐約時報》
prontomoda救了紡織名城
普拉托是意大利中世紀紡織名城,但後來備受經濟不景拖累,直至華人在當地建立「快時尚時裝(prontomoda)」闖出一片天地,才重振當地成衣業。因此,連意大利人也承認,沒有中國人,普拉托可能要破產。
Prontomoda多由普拉托華人企業和工人製造,由於華人熟悉生產鏈,華人廠家只需兩周,就能仿製米蘭的最新時尚,將廉價產品銷往歐洲市場,還能貼上「意大利製造」的標籤,當然這是中國生產模式下的「意大利製造」。
Prontomoda價格便宜,緊隨潮流,普拉托成為低成本時裝區,公路到處可見到寫上Prontomoda的招牌。移民顧問公司Matteo Wong坦言:「沒有中國人,普拉托就沒有prontomoda!中國人沒有搶走飯碗,反而增加就業機會。」但有當地官員推測,中國政府幕後支持華人「攻陷」普拉托,作為打入歐洲市場的橋頭堡。總理溫家寶今年10月訪問羅馬,料也會討論普拉托事宜。
美國《紐約時報》/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