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癌病是人類頭號敵人,本港每年約有三分一死亡個案與癌病有關。中文大學近年研究表觀遺傳學,希望透過找出癌異變基因,並以此為腫瘤標誌物,及早發現癌病變並加以抑制,提升治癒機會和存活率。研究人員相信不久將來可將檢測方法普及,屆時只需短短幾天時間便可驗出是否患癌。
記者:梁德倫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陶謙表示,基因有一定表達方式,若表達出現問題,就有可能發展成癌細胞。他解釋,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時,其表觀遺傳因子會有沉默或受破壞情況;換言之,表觀遺傳因子其實就如一個開關掣,開關掣正常的細胞,就不會轉化為癌細胞,但若開關掣出現問題或被破壞,細胞便有可能不受控制,並變成癌細胞演變為各種癌病。
發現子宮頸癌因子
陶謙又指,近年發現一種名為PCDH10的表觀遺傳因子,與大部份子宮頸癌有密切關係。經研究後發現,若能發現PCDH10遺傳因子異變,發現早期子宮頸癌患者的比率達46%,較一般以HPV病毒子宮抹片檢查的檢測率高一半以上。
此外,陶稱早年發現鼻咽癌及食道癌等癌病,大部份癌細胞都有一種名為RASAL1表觀遺傳基因異變。故只要及早發現這些變化,就可預防癌症的發生,並對症下藥恢復細胞正常生長,令病變腫瘤細胞死亡。陶又指,癌症初期細胞出現病變時,很難找到臨床病徵,故若能在最初期時發現這些表觀遺傳基因變化,就可及早找到癌腫瘤細胞,於癌病初階段立即接受治療,提升治癒機會。
研發個人檢測方法
研究表觀遺傳學多年,陶謙表示希望在10至20年內,可研發出適合不同人的個人檢測方法,即每個人只要提供血液或其他體液,就能在短短三天時間內測出是否存在基因異變,及早發現加上結合其他治療可提升存活率。「以後可以成為體檢一部份,好似一啲高危人士成日飲酒食煙咁,更加應該去驗吓有冇事」。陶教授最近憑多年研究及成果,獲中大頒發2009年度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