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Cult2:八十前公仔帶挈 千萬身家

代Cult2:八十前
公仔帶挈 千萬身家

「Figure」這個字還很新,從前叫它作「公仔」,「公仔」有兒戲之意,且多為女兒家玩,哪有幾十歲大男人玩公仔?時移世易,自細被阿媽罵玩公仔的Figure公司老闆Howard說:「這是大人玩具。」年年生意額幾千萬,何止公仔這麼簡單。

記者:何兆彬
攝影:譚盈傑

我是癲的!

HotToys創辦人Howard(陳浩斌),當今Figure界響噹噹人物,隨便在YouTube鍵入「HotToys」兩字,一定找到世界各地的Fans,為新買回來的Figure開盒拍攝的短片,然後驚嘆做工之細緻。MichaelLau單槍匹馬,形容他是Figure界的藝術家不為過;而Howard則是玩家,公廠式製作,有點像Figure界的黃玉郎,把Figure製作高度分工,流水作業,例如雕頭全由韓國人包辦,Body、衫褲鞋襪與包裝盒在香港搞掂,製作則在內地廠房,一年製作約40個新作,過起碼賣二三千個,暢銷的賣到過萬個,計一計,$1,200以上一個的高級Figure,賣一萬個就是一千二百萬!

Howard

「從前,歐美沒有人敢把Figure賣超過40美元(約$320),因為覺得不值這價錢,但見我們越賣越貴,他們部份也開始賣99美元(約$800)了。」Howard:「至於我們的Figure,最平也要賣130美元(約$1,000),較特別的可以賣到200美元(約$1,600)。」上網看看老外留言,他們對香港Figure趨之若鶩,驚嘆聲不絕於耳,問這業界代表人物,香港是否手執國際Figure界之牛耳?他點頭:「可以說是。為甚麼我們做得到?因為這行業要很不怕煩,做了一個辦出來後,可能要修改非常多次,我們鄰近大陸廠房,幾乎天天賴在廠裏修改都可以,但老外就不成了;其次,我們這公司的人都是癲的,他們本身都是玩家,各有專長,有人玩《星球大戰》有人玩《G.I.JOE》,每次構思一個新Figure,傳統公司會用成本計,幾錢成本,做出來的貨要賣幾錢,計好就知賺幾多,但我本身也是癲的,我們想的不是成本,而是先想怎樣做最靚的Figure,怎樣是以前沒有人做過的。每次做好辦後,我們都會大改,有時改動多達七次。」他解釋,傳統玩具公司如Hasbro等規模太大,Figure只是公司其中一個部門,部門需要向公司交數,只好做較大眾化但質素較普通的玩具,但他們是小公司,員工香港約20有人、韓國7人,全公司都是專攻高級成人12吋Figure,大家的市場哲學南轅北轍。

■2000年,Howard推出飛行員Figure,自己做資料搜集,做得很仔細。

■Howard最愛《星球大戰》,「小學生年代自己都做過剪貼簿,我那一本遺失了,這本是朋友搬屋時送我的。」

以「香港製造」為榮

Howard今年38歲,自小玩具癮就大,「記憶中,我人生第一件玩具是個一呎多高的小路寶大膠,當年我只得兩三歲。」談到童年,他承認父親頗偏心他,「爸爸是警員,小時候住警察宿舍,家境中等,我是大哥,有兩個妹,每次買玩具都是先滿足我,然後妹妹就承繼我的玩具,哈哈!」不過父親有時也未能滿足他,「記得有次我求老竇,想在屈臣氏買個一比一黑武士頭盔,但不成功。」童年時代他常在尖沙嘴逛玩具店,只看沒錢買,「好記得當年PeterPan玩具店搞抽獎,勝出者可以入店三分鐘內免費任掃玩具,我經常幻想自己要掃甚麼。」
中學後他在理工念室內設計,但愛電影,之後念了個電影課程,到TVB當編劇,其間興趣不變,玩具越買越多,「當年不同現在,那年頭你十幾二十歲還玩玩具,會被人笑,不過我懶理。我媽都罵過我,但我說玩具是用來賣的。」他可沒騙母親,在TVB當編劇時,有次留意起日本玩具市場來,發現日本本土玩具來貨比香港慢三幾個月,而且貴,於是利用交稿的傳真機,寫了幾句簡單英語,問日本的玩具舖頭有無興趣要貨,「誰知真的有人要貨,我收Order才落街買,漸漸賺到一筆錢,也找到自己興趣,就決定開玩具舖。」首間舖頭在銅鑼灣銀座商場,三成生意來自他最愛的《星球大戰》,七成來自軍事模型,「當年流行ActionMan軍事系列,邊賣邊自己玩,漸漸覺得人家出產的東西也不是很高水平,就開始製作一些配件,找本地廠商造小量配件自賣。」配件賣得,最後開始做Figure,「當年連Office都沒有,與廠家在茶餐廳洽談,那些配件還被阿姐當垃圾丟了,害得我要摷垃圾堆,好好笑。」這段日子,他的代表作是飛機師Figure,像真人一樣,一層層共穿六件衫,論質素當年已達國際超水準,「$680一隻,賣了5,000隻!成績不錯,但有客人向我說:『你們出品都幾靚,但我只玩日本貨!』」聽罷他氣往上衝,誓要超越日本,令人以「MadeinHongKong」為榮。

■Howard:「算家駒是港產明星,他的Figure在香港銷量也不及國際明星的多。」

Howard珍藏

■八十年代《帝國反擊戰》上映時,他購買的三吋半《星球大戰》Figure,已發黃。

■《帝國反擊戰》上映時,最紅就是SpeederBike飛行電單車。

■Howard:「當年很多盜版《星球大戰》書,每本$1見到即買。」這兩本日版《星球大戰》特刊,當年富豪小朋友才買得起。

■《星球大戰》玩具有人有怪獸,小朋友拿上手,就可獨自想像劇情發展。

■《帝國反擊戰》上映時購買的MPC模型,當年計水準精細,盒都未開。

Howard出品

1.小丑(黑夜之神),賣了過萬隻。

2.Howard:「本來簽了約,MJ離世,那間公司說合約無效,後來他們說MJ生前很喜歡我們的製作,因此准我們再出。」

3.Howard:「做好Figure要給該明星過目,IronMan(羅拔唐尼)不滿意皺紋太多,明星都想我們把他做得年輕點。」

我好病態!

《打擂台》導演Derek(郭子健)是超級Figure迷,一談Figure就自動波不停講,他癲到家中放滿Figure,要租三百多呎地方放置珍藏。「以前好多人玩Figure都玩兵,我不是軍事迷,我只喜歡英雄、超人,當初Medicom推出301Body,活動能力高,2000年出現301改,頭身比例由1:7改成1:6左右,以前造型比較卡通,新Body似真人比例。」Derek說:「初初玩Medicom的《電腦奇俠》Figure,當年賣七百幾,好貴,用現在標準看當然好平。我當年做設計,玩具沒有預訂服務,我可以飯也不吃,用午飯時間由灣仔去旺角『宇宙船』買玩具。那時期我開始發狂,由每月買一隻變成每月買幾隻,瘋狂買,遇到喜歡的,就同一款買兩隻,更試過同一款買四隻。」病人開始告解:「我知道這是病態,因為細個無錢買,所以經常買兩隻一模一樣的。好多人買兩隻回家,一隻開盒玩一隻儲,但我兩隻都開盒玩,也不知為了甚麼!舉例,《電腦奇俠》RX我買了四隻,我會想:『開一隻出來玩有迹有塵,要買多隻,結果再買;買完,咦?第二隻玩到有少少摺痕,又再買!咦?這樣玩法易玩殘呀,結果又買多一隻。因為我買得回家就一定開盒玩,不停扭,晚晚拎上手看,然後影相。」
病人早應該入深切治療部了,但此病不致命,所以他乾脆不治,「我工作兩年就搬出來住了,如今另租了個地方放Figure,也用來談劇本。有時阿媽走上來,見到Figure就問幾錢,我就會說:『$80隻。』」他說:「有這個病,身邊人只好接受,如果把買Figure的錢儲起來,可以供樓了。我有朋友好厲害,可以儲一隻賣一隻,結果手上那一隻就等於免費,我不懂這套,惟有花心機賺錢。」

■Derek:「這隻要這樣影相,Billy後面要有個Flare(炫光)。」

同一款買四隻

2006年,他病入膏肓,「有朋友上網,知道有韓國高手Kojun做了十個高質限量Figure,他們有辦法買到,但價錢很貴,一個$5,500,一個$6,000。」當年韓國高手手藝高超,但只能手作仔生產十個,因此價格高昂,「$5,500一個Figure,真係好病態,但考慮了一陣子,我還是買了。自此我開始決堤,買Figure只看一看價錢,喜歡的就買。」他擁有最貴的兩個Figure,都是韓國人製作的,各$8,000,「那兩個Figure我不敢拿出來給你拍照。」
那時香港Figure已然起飛,但論精細度及藝術性,始終韓國幾位高手是世界第一,我小心接過他手上的Figure,他介紹:「你看,他們的頭雕得比當年香港Figure好,這批手製Figure衣服全部好貼身,是Tailor-made的,今天的Figure仍未做到這個水平,當年我就想,為何HotToys不找他們合作?結果未幾真的成事。」我問過HotToys老闆Howard,原來也是機緣巧合,幾位韓國高手剛好來香港,他要求會面,結果雙方一見如故,如今好幾位高手都是HotToys韓國分部員工了。「HotToys很進取,令我不用再花$6,000買高質素Figure,有時聽到別人批評HotToys,我會心生不忿。」他與Howard認識不久,說話很直有碗話碗,「我好喜歡史泰龍,但他們早期推出的Rocky、Apollo很差,我無買,到了RamboIII就好出色,我買了兩隻。」談起HotToys有那些失敗作,他不諱言:「以前我批評他們的上色,我讀設計,以前砌模型,自己上色都不俗,所以自己髹過,然後影相放上網。」這個癮,始於中學,「以前我有隻Monchichi,因為甩色,我自己補回,後來又用膠水黐過,弄得核突恐怖,但我去哪裏都攬住它,誰知被我媽丟了,我媽永遠不知道這件事帶給我的陰影。」

Derek珍藏

■Derek:「Billy是平價貨,但另類,它是Gay的,我愛它,去沙灘游水一定跟手,除條褲讓你看看!」

■從已發黃的包裝紙上一看,原來絕版Billy當年有五款。

■Derek:「我愛史泰龍,這個Rambo做得好仔細。」

■有時亦會買平價貨玩玩,《電腦奇俠》當然少不了。

■2006年決堤買的兩個Kojun限量教父Figure,只生產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