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板今年料難登場

國際板今年料難登場

【本報訊】內地推出跨境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及國際板仍然遙遙無期。上海市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方星海(圖)坦言,內地推出跨境ETF牽涉到登記託管系統責任的劃分,內地的法律規定仍未清晰,需時處理。

跨境ETF法例未清晰

方星海昨在天津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接受外電訪問時表示,內地股市涉及跨境交易的法律體系是嚴重不足,很多規則需要改變,改變規則卻不是容易的事。「在中國目前的規則下,做一個創新是非常艱難的事情。」
至於何時可以推出跨境ETF及國際板,他只稱越快越好,稍稍有別於他在今年4月估計國際板規則年內完成、上交所有望今年推出跨境ETF的講法。
此外,方星海透露,今年將有5至6間外資私募基金在上海成立,目前上海正致力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當地的投資環境已經吸引很多國外資金關注。
AsianVentureCapitalJournal數據顯示,今年第3季中國私募基金(PE)總集資額,較去年同期高90%,合計投資額逾140億美元。
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表示,《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推出後,大約有2260億元人民幣資金可進入PE市場,相信未來保險公司會參照外國經驗,避免高風險股票投資,同時壯大PE業務。
他指,社保基金投資的弘毅二期基金募集接近完成,未來會投向具有消費升級、城市化、製藥醫療等概念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