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決定裁撤五名突發記者

《明報》決定裁撤五名突發記者

【本報訊】記者協會調查反映警方通訊數碼化後封鎖突發事件,消防處明年也會數碼化,突發新聞勢將進一步萎縮。《明報》決定提早「裁員」,今年底遣散五名突發記者。事件引發漣漪效應,各大報館紛紛計劃明年中裁員。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警告,傳媒老闆一旦為此裁員,即自動放棄監察角色,墮入進一步剝削公眾知情權的惡性循環。
《明報》兩個月前通知五名資深突發記者,將於今年底遣散。其中一名被裁的記者向本報證實消息,「諗住下年冇機聽(指監聽救護車通訊),就會有人冇嘢做。我未有打算,就算去第二度做突發,都有可能再俾人炒」。警方通訊04年數碼化後,突發新聞萎縮,他早已準備隨時被裁減,「我都訪問過(警務處)處長,佢話以後冇機聽,我就有心理準備」。五名記者當中,兩人下月離開《明報》,轉職其他報館。

盛傳多間報館凍結人手

《明報》總編輯張健波證實裁員消息,但強調與消防處通訊數碼化無關。業界突發組外勤記者普遍只負責採訪,由留守報館的記者「收料」寫稿。該報突發組則計劃轉型,要求記者採訪及寫稿「一腳踢」,但部份人未能符合新要求,「時代要求係記者要識採訪、寫稿,如果做到會畀佢轉型」。
裁員消息傳出後,業界人心惶惶,盛傳中型至大型報館即時凍結人手,一旦明年中不能監聽救護車通訊,就裁減部份突發記者。
記協主席麥燕庭認為,若公眾認為突發新聞有存在價值,新聞界應合作要求警方及消防處不要篩選突發事件公佈,「呢件事牽涉新聞自由,我都唔想扯到記者飯碗上,但係確實搞到有人被炒,真係好無辜。如果警方冇封鎖突發新聞,佢哋就唔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