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息環境持續,亞洲經濟環境向好,投資者尋求高回報投資,紛紛將資金投入樓市,令區內不少地區出現樓市泡沫,中港以至新加坡政府均推出措施穩定樓市,而牽起今次亞太區資產泡沫的資金,正是源自中國。新加坡由去年第二季至今,平均樓價便累計上升38%。
記者:張活儀
根據DTZ戴德梁行(新加坡)的統計,今年首季,樓價逾150萬坡元(約870萬港元)的單位,由外國人買入的比例近30%。而外地買家中佔大多數的為馬來西亞人士、其次為中國人,印尼人則位列第三,其中中國人於新加坡買樓比例於06年只約7%,至今年第二季已增至17%。報告又指,樓價越高,外國人購入的比例則越高。
逾870萬元單位30%外資買
當地DTZ戴德梁行東南亞研究部主管ChuaChorHoon於新加坡接受本報訪問時說:「目前的大眾市場住宅樓價已超越96年的高峯期,這是令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的直接誘因。」新加坡地產界人士指出,政府不會說出推高樓市的資金來源,但到新加坡置業的中國資金,確實於過去兩年明顯增加。永泰控股副主席鄭維榮更不諱言:「相信中國資金未來將會取代馬來西亞資金,成為外資到新加坡購買物業的主力資金。」
於高檔物業中,ChuaChorHoon稱,中國人對聖淘沙物業較感興趣,因該區擁有臨海及度假式的生活環境,加上樓價遠低於中國以及香港相同質素的物業,包括中國人在內的非坡籍人士於該區置業的比例,便由09年38%,急增至今年上半年的60%。
鍾情聖淘沙享度假式生活
炒風不單僅於高檔住宅出現,同時亦有滲入中小型住宅市場,其中又以中國人送子女到當地留學而買樓的佔多數。ChuaChorHoon指出,中國人不但購置物業自用,投資亦是原因之一。事實上,內地推出措施控制樓價升幅後,不少中國人均開始到海外市場尋找機會,以分散投資組合。按地區劃分,中國買家主要於當地15、16以及23區購置物業,上述每一個區域中國人購買物業均約佔其中10%,至於在傳統豪宅區,即9、10以及11區,中國人比例約佔5%至6%。
破盡紀錄
聖淘沙獨立屋2億易手
豪宅級住宅一向為中國人至愛,當地唯一可讓外籍人士持有土地業權的地區聖淘沙,自然成為首選獵物,約兩個月前,該區一獨立屋便以創紀錄的3600萬坡元(約2.09億港元)出售,新任業主正正是入籍新加坡的中國人。
唯一地區准外地人擁地權
該獨立屋位於當地旅遊勝地,聖淘沙中的ParadiseIsland,土地面積為1.7萬呎,可建樓面14938呎,擁有私人泳池、花園以及遊艇泊位。以成交價計算,平均每方呎地價為2409坡元(約13972港元),創下當地可出讓土地業權的住宅單價新高,有關成交於6月份承出。
據了解,有關獨立屋於不足兩年已三度易手,最早由原發展商HoBee於09年4月份售出,當時出讓價格為1810萬坡元,平均每方呎售價為1212坡元。
5個月後第二次轉手,以2018萬坡元承出,平均每方呎價為1350坡元,由一名新加坡籍人士購入,最近則以創新高價3600萬元易手予一位中國人,較最初出讓價暴漲近一倍。
有當地地產界人士指出,聖淘沙本身為市區以外的小島,有別於傳統豪宅區,加上距離市區較遠,能創出新高,主要由於該區為旅遊名勝,加上為全新加坡唯一區域能讓外籍人士擁有土地的區域,配合全球低息環境,才引發今次炒風,但是否能持續高價,他則持質疑態度。
收緊按揭
星政府落重藥打擊炒風
吸取96至97年樓市泡沫的經驗,面對今次低息環境所引發的資產泡沫,不論香港以至新加坡政府於推出政策穩定樓市時均小心翼翼,不過面對年輕人「買不起」樓的社會壓力日大,新加坡政府終按捺不住,於上月底「落重藥」打擊炒風。
與香港推出措施相若,新加坡政府為壓抑炒風,亦從按揭着手,若買家本身持有一個未清繳按揭供款的單位,由購入第二個單位開始,首付比例由20%提高至30%。DTZ戴德梁行駐新加坡的東南亞研究部主管ChuaChorHoon指出,新加坡大部份置業人士均有需要作按揭貸款,故有關措施對樓市影響較大。
增祖屋供應最快明年推
除此之外,為增加供應,除與香港相同增加土地供應之外,新加坡亦增加祖屋(當地政府津貼房屋,類似香港居屋)供應。ChuaChorHoon指,政府此舉是希望縮短祖屋的輪候時間至2.5年;不過,新增祖屋最快亦需明年才可推出市場。
此外,措施亦提出,若持有一間祖屋,同時亦持有一間或以上的私人房屋,半年內須出售自住以外的所有住宅物業。有當地地產界人士指出,此舉對當地樓市影響甚大,由於供應有可能因而大增,將令樓市受到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