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曾創立了亞信公司,有「中國資訊化第一人」之稱的田朔寧,曾和馬雲去見了一次蘋果創辦人喬布斯(SteveJobs)。田朔寧建議沒去過中國的喬布斯去看看,喬布斯卻對他說:「我沒有去過中國,也不打算去。」接着,喬布斯說了一句:「你們中國人沒有辦法寫出真正的大型軟體。」田朔寧感到談話不是很愉快。
當很多企業都爭相前往中國膜拜的時候,喬布斯卻展現不一樣的思維,讓人見識了他與眾不同之處,難怪他能設計出風靡全球的商品來。在美國有很多外國青年學子就讀電腦科系,像微軟、蘋果等這些大公司,都僱用不少外國人,包括中國人,所以企業老闆很清楚這一行頂尖人才多會在哪裏。美國有半數以上的財星五百大企業,都把程式設計外包到印度。中國不僅在寫軟體上屈居下風,上海世博開幕時,大陸網民就一針見血地寫道:「我們不要做經濟的巨人、政治的侏儒、科技的侏儒!不要做山寨大國!」所以儘管中國外滙儲備佔全球近三成連續四年居首,但內地山寨文化氾濫,就難以獲得別人尊重。英國政經學者WillHutton在《TheWritingontheWall》一書寫道:「在整個改革時期,中國本土的企業大多以低工資為基礎進行競爭、剽竊科技、不顧環境成本。」
日本企業與韓國企業都走過「模仿」的道路,但他們在模仿之中有創新,致力於提高產品的品質和功能,因此就能自創品牌。可是中國企業只注重業務的擴張而不是品牌的發展,以便有利於短期收到利益效果,這樣恐怕很難擺脫「低價中國」與「山寨文化」的標籤。
鄭明麗
台灣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