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冰冰的屯門龍鼓灘發電廠內,竟有個小小的「綠洲」,種植了一棵棵鮮甜翠綠的生菜、又肥又甜的節瓜,以及各式各樣調味用的香茅和薄荷葉,令發電廠頓時充滿朝氣。綠洲其實是一個有機農圃,是有中電「現代農夫」之稱的鄭茂和,以及一眾中電員工過去多月的心血結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們用心耕種不是為吃瓜瓜菜菜,而是希望藉農圃推廣不浪費食物和環保的訊息。
穿起制服的鄭茂和與其他中電員工沒有兩樣,但放工後他會去有機農圃巡視「業務」。這個現代農夫本身是園藝師,負責龍鼓灘發電廠內一切綠化及綜合服務項目。工作以外,他發揮所長,向公司申請設立有機農圃,利用公司飯堂每日剩下的廚餘轉化成天然肥料,種出節瓜、生菜、白菜、指天椒等蔬菜和香料。
宣傳環保訊息
為了回饋抽時間參與種植的同事,有機農圃所出產的瓜菜都不會拿出去賣,只供應給公司餐廳作食材。
鄭茂和說,每次看見同事吃剩很多食物,心裏都不舒服,「好多地方嘅人都食唔飽」。愛種植的他靈機一觸,大膽向公司提出搞一個有機農圃,並要求公司撥地付錢,將廚餘轉化成肥料作種植之用。教他意外的是,建議一提出就得到公司積極回應,中電即時撥出餐廳對出一處露天空地,又購置一部數千元的廚餘堆肥機,將廚餘轉化為肥料。
放工打理雜草
廚餘堆肥機每日最多可處理兩公斤廚餘,但有趣的是自有機農圃今年4月試行至今,廚餘數量有減無增,現時每月只收集到七、八公斤廚餘,轉化成約四公斤肥料,反映員工開始認識減廢的重要性,「最重要可以宣傳到唔好嘥嘢同環保訊息,堆填區壓力都可以少啲」。
有機農圃開業五個月,吸引了不少同事加入種植,每日放工後到園圃打理雜草。他們都知道種植主要是宣揚減廢環保,不是為收成,而鄭茂和會將所有瓜菜送到餐廳作食材,煮有機菜式供員工享用,「聽到同事、上司講啲瓜菜好甜,都有啲成功感」。
鄭茂和說他不是想當發電廠的管理層,只希望香港每一個人每日都抽一點時間,種植又好、將垃圾分類也好,少開一點冷氣更好,為地球健康出一分力。
記者 馮永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