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世畫家盡捐1.2億身家東華為紀念大善長 鑄銅像辦畫展

隱世畫家盡捐1.2億身家
東華為紀念大善長 鑄銅像辦畫展

【本報訊】生活簡樸的隱世畫家吳孤鴻,生前立下遺囑,把畢生財富全數捐贈香港社會,救弱扶貧。08年他因病厭世自殺身亡,東華三院接收這筆遺產時,發覺價值高達1.28億元。東院為傳頌這位享年90歲畫家的善心故事,正替他舉辦個人紀念畫展,並為他鑄造半身銅像。
記者:呂焯均

本名吳澤洪的吳孤鴻五十至八十年代在香港畫壇具相當知名度,但退休後過着平淡生活。08年底逝世,享年90歲,他的遺產包括5,000萬元銀行存款和一批股票,遺產現已升值至1.28億元。吳同時把905幅水墨畫一併送給東華三院。東院為紀念這位大善長,正聯絡香港藝術館為他舉辦個人紀念畫展,並替他鑄造半身銅像安放在東華醫院禮堂或東院文物館。

沙士時捐千萬元抗疫

本港書法家葉愷是吳的姨甥,也是遺囑見證人,他憶述,2000年吳孤鴻不小心在街上弄傷了腳,在東院轄下的廣華醫院留院治療,得到醫護人員悉心照料,康復出院時,他盛讚醫護人員。2003年本港遭遇沙士疫潮,東院成立1,000萬元抗疫基金,撥款幫助受疫症影響的市民,當時吳孤鴻隨即捐出1,000萬元。幾個月後,吳老又訂立遺囑,決定把全部遺產透過捐給東院,造福香港社會。
吳老的愛心早已遍及香港和內地,但他一直沒炫耀。葉愷說,從來不知道他有多少身家,也不知他捐過多少錢。他過身後為他收拾故居時,才在遺物中發現大批捐款收據,多是每張數萬元,有救助內地地震災民,也有山區建校。五年前,吳老突然跟葉愷說,「我每月有銀行利息50萬,我想你幫我去大陸,每個月用二、三十萬起一間學校」。葉才首次估計他擁有巨額財富,但葉感能力實在幫不上,不敢應承。
吳孤鴻1918年東莞出生於一個富裕家庭,葉愷說,叔伯輩覬覦他家的家產,他的祖父在他8歲時把他帶到香港,寄居於在香港開設留產所的姑媽家中,就讀私塾,此時他開始對繪畫發生濃厚興趣,每日課餘必看畫冊,然後臨摹,後來再對着物件描繪,展開其藝術人生。

香港藝術館於八十年代購入吳孤鴻兩幅大型畫作,圖為《桂林黃昏》。
香港藝術館提供圖片

替傅老榕周壽臣畫像

吳19歲時,社會興起碳相,即以鉛筆畫人像的相,他替人畫碳相賺錢維生,連名流富豪傅老榕、周壽臣、李寶椿等也找他畫像,他說酬勞很高,不久已足夠買一個單位。但他不滿富豪的氣派,一怒之下不再替他們畫像,轉而畫廣告畫,曾替維他奶畫廣告,之後去了大澳開雜貨店賣米油鹽。
二次大戰後,他放棄雜貨店,到深水埗耀東街開設小規模的時代製衣廠。這時他與太太分了居,他在廠內與一名女工展開第二段感情,成為第二任太太。日後一直有照顧他的契仔盧永昌也原是廠內工人。這位太太很能幹,「吳老主要係接生意,廠裏面全由太太打理」。他在廠內時,經常對着鏡子用鉛筆畫自畫像,畫了百多幅。其後他把工廠49%股份分給資深工人,工廠亦搬去另一間工廠大廈,面積更大。
六十年代,他放棄工廠,把全部資金投資物業,七十年代樓價高峯時,他賣清物業,轉而投資股票,全部是滙豐等大藍籌,估計07年金融海嘯前,股票價值連現金多達1.8億元。第二任太太七十年代癌症病逝,他也退休,由太子道的大宅搬到旺角細小的舊樓單位,從此過着孤單的隱世生活。
吳孤鴻生前曾把畫作送贈親友,葉愷獲得二十多幅,最近把九幅交給普藝拍賣行慈善拍賣。普藝書畫部負責人莊志崗說,由於吳孤鴻低調,已退休及淡出畫壇多年,故認識他的人多數是上了年紀的畫壇前輩。當時九幅畫合共拍賣得二萬多元。他以吳孤鴻之名作畫,是因為他崇拜著名畫家徐悲鴻,所以用了一個鴻字。

吳孤鴻的《香港速寫》曾於1968年在瑞典展出。
東華三院圖片

一生節儉病重跳樓死

【本報訊】吳孤鴻生活節儉,身邊的親友也不知道他原來擁有逾億元財產。由於妻子早逝,又無子女,晚年長期孤單生活,吳老最後帶着病魔由旺角舊樓住所躍下,結束生命。

壯年的吳孤鴻在自己的畫室作畫。
東華三院圖片

每月收利息50萬

葉愷說,一直只知吳老擁有不少積蓄,前幾年他透露每月有50萬元利息收入,才知道他有億元身家。他居住的舊樓原是時代製衣廠的寫字樓,面積只有500方呎。屋內家具殘破,幾十年也沒有換過睡床。曾有小偷趁無人時入屋,但沒有一點損失,「實在一啲值錢嘢都冇」。
葉愷曾勸吳老購買一個環境較好的住宅單位,並聘請工人照顧起居飲食,但他都認為不需要。每日他會到附近的吉祥茶樓飲茶食飯,「佢話出去食一餐廿幾蚊,使乜請工人」。契仔上午經常來陪伴他,有次見他的鞋太殘舊,便帶他去買新鞋,當他知道要二百多元,便即離開鞋店。
近年他健康日壞,差不多失聰,糖尿病嚴重,身體十分虛弱,才請了一名泰籍外傭照顧他。08年底他趁傭工出外買餸,攀過窗門縱身躍下,結束一生。

畫作糅合中西 香港藝術館收藏

【本報訊】吳孤鴻曾是香港畫家聯會名譽會長,他的作品獲收藏家青睞,30年前在畫展每張曾賣得4,000至8,000元。他的畫壇好友蕭滋曾為他立傳,形容他為香港視覺藝術發展作出貢獻的畫家,若編寫香港美術史,吳孤鴻應佔有一席重要位置。
蕭滋在網誌說,他花了一個月蒐集資料和寫作,正想拜訪吳孤鴻,請對方修改和補充,但吳自殺的噩耗已傳來。吳孤鴻晚年身體虛弱,家中已無親人,所以直接訪問他以蒐集資料也很困難,只好到中央圖書館和香港藝術館查找資料,並向與他有過交往的畫家朋友了解。

與趙少昂楊善琛齊名

蕭滋找到一份吳老1980年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行的個人展場刊,載有他1935年至1980年間逾十項美術活動和參展表,包括17歲已參加香港藝術會年展;19至21歲曾參加歐洲巡迴展。
1965年,47歲的吳孤鴻參加華人現代藝術研究會展,當時的港督戴麟趾曾親臨,並在其油畫作品前合照。六十至七十年代,當時的市政局藝術館多次邀請他參加展覽活動,高峯是1978年「香港前輩藝術家展」,邀請了28位香港畫家參展,他是其中之一位,其他還有陳福善、陳海鷹、趙少昂、陳學書、方召麐、靳微天、彭襲明、鮑少游、任真漢、楊善琛等,都是當年香港的大名家。
吳孤鴻初期以西洋畫素描和油畫為主,早年他把全部油畫數十箱存入貨倉,不料因遲交租而被貨倉倉主全部清理。五十年代後始轉畫水墨畫,以山水為主,尤愛描繪桂林山水,也喜以香港街景、木屋陋巷等入畫。
香港藝術館讚揚吳孤鴻以西洋畫透視手法配合中國水墨設色的風格,將中西糅合於繪畫藝術,創造了個人風格。藝術館現有兩幅他的水墨畫。

吳孤鴻參展活動及出版畫集

1935年:香港藝術會年展
1936年:香港名家書畫賑難展
1937-1939年:歐洲巡迴展
1939年:文協會個展
1965年:大會堂個人慈善展、華人現代藝術研究會展
1966年:中國美術會聯展
1968年:出版《吳孤鴻畫集》、瑞典亞修拉大學主辦名家書畫展、香港名家書畫展
1969年:香港當代藝術聯展、出版《吳孤鴻速寫畫冊》
1972年:香港當代藝術聯展
1973年:中文大學藝術系聯展
1975年:香港博物館藏畫展、香港當代藝術家聯展、香港現代水墨畫家聯展
1977年:香港當代藝術家展
1978年:香港前輩藝術家展
1979年:香港當代雙年展
八十年代中開始:每年參加香港畫家聯會年展並擔任名譽會長
資料來源:蕭滋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