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銳意糾正高分低能學童,想針有兩頭利,既高分亦高能,訓練出全校尖子,這大概就是日本也要調整教育方向,將過去十年「無壓力教育」撥亂反正,教科書大增頁數60%的主因。
日本學生在國際競賽中數學和科學輸給中港韓學生,教育單位馬上向港孩偷師,低不低能不去管了,先搞掂高分一瓣。為此,日本孩子得面對更厚的教科書,更長的上學時間,更多的測驗考核。天外有天,香港的催谷教學法竟然有人跟,不但跟,還想多谷幾下,領先港韓鴨仔。也許過去十年日本的NEET族太多了,無壓力教育反而孵出一批批不事生產的御宅族。日本領導人又不能夠像我們特區一位前局長,敲着桌子向議員厲聲訓斥「難道錢從天上掉下來嗎!」可憐姓菅那位首相只不過增加了點銷售稅,地方選舉就滑了鐵盧,還夠膽學我們的特首,叫買不起中半山樓的新紮律師醫生揀樓行遠些?不怕選民扔臭蛋嗎?
香港本身是一隻壓力煲,沒可能煮出一鍋無壓力教育。孩子從兩歲開始煲父母花了五萬元買回來的會話光碟,三歲學奧數,四歲考劍橋英文,五歲通過鋼琴五級試。過了這些壓力大關,旋即被標籤為港孩,要急教補鐘學綁鞋帶。悲觀預見,未來十年,孩子們的書包會更重,被標的籤會更多。試問,還生孩子來幹麼?好心,養豬鼻龜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