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爆學術醜聞名教授涉一稿兩投 圖增研究成果

港大醫學院爆學術醜聞
名教授涉一稿兩投 圖增研究成果

【本報訊】香港大學醫學院爆出有教授涉嫌違反學術操守,將醫學論文一稿兩投,以增加研究成果。微生物學系教授鄭伯健被指將兩篇刊登在英文醫學期刊的論文,繙譯成中文後翌年刊登在上海復旦大學的期刊,內容完全一樣。有學者表示,所有科研人員應知道一稿不可兩投,有關做法並不正確。 記者:陳沛冰

專長研究沙士、愛滋病及肝炎等的鄭伯健,與港大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等科研人員,05年4月份在Journalof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s刊登一篇有關中國人感染愛滋病的研究。該研究06年12月再以中文在《微生物與感染》期刊發表,並附加袁國勇等作者名字;按一貫做法應先知會有關作者,但袁國勇並不知情。
鄭伯健等港大研究人員06年在另一本醫學期刊JournalofHepatology,發表一項有關乙型肝炎研究;該研究繙譯成中文後07年3月份再在《微生物與感染》刊出。

鄭伯健否認有關指控

消息人士批評鄭伯健的做法並不正確,「個個都唔會咁做」,若他將英文論文繙譯成中文後再刊登於國際期刊,一定違反操守。但由於《微生物與感染》是復旦大學的內部期刊,並非中國核心期刊,亦不屬論文索引資料庫PubMed,及美國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論文索引資料庫採用的期刊,故鄭伯健是否違反操守存在灰色地帶。
消息人士指,刊登在《微生物與感染》的論文對大學科研人員來說,在研究表現上不會加分,更無助升職,「佢冇着數,相信無收受利益;佢應該係唔小心」。來自內地的鄭伯健與內地學者關係密切,不排除他協助該期刊而一稿兩投,「但都係唔應該咁做」。
鄭伯健回覆本報查詢時否認一稿兩投。有醫學院前教授表示,學者一般不可將英文論文繙譯成中文再投稿,期刊亦要求作者聲明有關研究未曾發表。

港大正了解發表過程

港大醫學院發言人表示,該院高度重視及尊重知識產權,《微生物與感染》雜誌是06年3月正式獲准由復旦大學出版的學術性刊物,學院會了解文章的發表過程,是否符合規定及學術界一貫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