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兩個月前,敝欄曾經估計,國內其中一大趨勢,就是企業自動化,而億和控股(838)應會是一個主要受惠者。好友J最近曾到訪億和,有些觀察值得分享一下。
稍肯翻閱年報之讀者,都知道億和主要是製造高精密和精準度高之模具,客戶主要是要求甚高的日本公司。過去幾年,筆者拜訪過不少有日本客戶之香港上市公司,印象可用4點作總結:一是門檻甚高,下大單前肯定「驗屍咁驗」,非要幾年甄選不可;二是承包商如無犯錯,就有機會越做越多;三是忠誠度高;四是承包商要有誠信和雄厚財力。
獨步香港領先同業
精密模件不但是辦公室儀器必需品,在電子消費品和汽車製造上均大量使用。億和這家公司,筆者在香港可說是找不到任何同行,而現實生活中,競爭者幾乎全都是日本企業,包括清國實業、喬奧華塑膠製品和雙葉產業株式會社(FutabaIndustrial),其中上市的,就只有雙葉(日本股票編號7421)。透過GoogleTranslator查看其日文網站,這些競爭者基本上只可做塑膠注模具或金屬精密部件,並不能像億和一樣兩者兼顧。
有些對手甚至涉嫌犯上企業誠信問題。據上周末《日本時報》報道,Futaba一名高層懷疑公司內部可能醞釀會計醜聞,竟不顧證券條例,借母親之手,於股價大跌前拋售公司股票,涉嫌觸犯內幕交易規例。其實從Futaba之年報可見,近年業績已開始因中國內地同類企業興起而受影響,收入連續兩年下降。現在又有要員涉嫌內幕交易,更是雪上加霜,企業誠信瀕臨破產。
日本企業素來以着重操守以聞名,正常日本客戶,大有機會因此離它而去,而將定單轉往其他公司。按道理億和會是其中最大之受惠者。
筆者客戶持有億和
陳建良
寶來證券(香港)資產管理部投資管理董事
逢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