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務院常務會議昨日審議並原則通過《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七大產業,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時,還將引導外資和鼓勵社會資金推動產業發展。 記者:尹燕麗
中央谷新興產業發展由來已久,而昨日是首次在國務院層面,正式通過相關文件。《決定》指出,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引導外資投入新興產業,支持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加強財稅金融等扶持政策,引導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設立發展專項資金,制訂稅收支持政策,加大信貸支援,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
不難看出,中央的思路是在政府引導資金的帶動下,加大社會資金進入,從而放大投資效應。事實上各部委由去年已開始試行。
冀吸引千億資金投資
去年10月,發改委等部委總共設立20個創投基金,採取「中央拿錢引導,地方跟進,再帶動社會投資進入」的方式。中央財政的10億元(人民幣.下同)引導資金,共募集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總計90億元。政府預備以此為試點,準備未來拿出100億元,從而吸引900億至1000億元的資金投資。
此前工信部人士透露,新興產業規劃於2015年截止,預計與「十二.五」規劃相銜接。當下,節能環保、生物等產業規劃由發改委牽頭,而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業、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規劃,則由工信部牽頭制訂。
料成經濟增長新引擎
自從中國啟動人民幣滙改以來,中國的「出口神話」已結束,金融危機重創全球經濟,更迫使中國不得不轉變以出口拉動的經濟增長方式,而新興產業在經濟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將成為下一個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
不過,政策扶持並非萬能,新興產業的崛起,一定離不開市場力量。國信證券宏觀分析師林松立認為,真正的新型產業需要很長時間的扶持,同時,市場需求是決定因素。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建議,中央應提升政府採購的層次,把戰略新興產業的裝備納入政府採購的範圍,這是拉動新興產業發展的最直接方式。
國務院扶持新興產業重點
‧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引導外資投入新興產業,支持企業開展境外投資
‧加強財稅金融等扶持政策,引導鼓勵社會資金投入
‧設立發展專項資金,制定稅收支持政策,加大信貸支援,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