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三條立法重臨近日甚囂塵上。「政改通過,順推廿三」乃不少人的如意算盤,又有指中央擔心二○一二年新立法會制度下,廿三條更不易獲過半數支持。這暗示中央承認政改通過加強了權力制衡,於是某些人希望廿三條在制衡不足的舊局通過──他們都當香港市民易騙。
政改和廿三條絕不能相提並論。政改是改良現有制度,即使改革不成,公眾仍懂得當中的博弈之道,反之出現寸進,可能造成微妙的權力變化,即使公眾仍很不滿,還可勉強接受。廿三條卻是由無到有,香港人慣享自由多年,突然由一個以人治、極權的主子暗裏操控立法,怎不令人心驚膽顫?
遠的不說,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早前就說過,社會出現危機,傳媒首要協助政府回復秩序,監督政府是其次。何謂社會危機?戰爭是國家危機,傳媒採訪受限可以理解,泥石流、大地震是社會危機,叫傳媒別追查真相,只管協助政府,則是騙人的──協助回復秩序和調查真相可同時並行,到回復秩序再去調查真相,證據早已毀掉了。其言在先,怎叫香港人接受廿三條立法?
廿三條從來是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落於極權政府之手,只叫公眾寢食難安。只有把劍交還給大眾,施行全面、真正的民主普選,三權分立,以民選議會制衡用劍之權,通過廿三條才叫港人安心。
葉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