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慢性腎衰竭患者一般靠服食西藥,甚至洗腎以維持生命,東華醫院去年起透過結合中西醫治療,減慢患者腎衰竭的速度,同時改善食慾欠佳、氣短、皮膚痕癢等症狀,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惟接受血液透析(洗血)治療病人不宜服食中藥。有接受中西醫會診的腎衰竭病人表示,服食中藥後病情改善「連輪椅都唔使再用」。
記者:袁慧妍
東華醫院去年3月開始提供全港首個腎科中西醫結合治療服務,為40名中晚期慢性腎衰竭病人,每6星期接受一次中西醫會診,腎科專科醫生及中醫師會根據病人具體病況,共同製訂治療方案,並處方西藥及中藥,其間病人每隔一至兩星期到中醫部覆診。
初步臨床經驗顯示,病人接受半年治療後,體重、血壓、血色素及肝酵素水平均維持穩定,腎功能如血鉀及磷質水平均沒有明顯惡化,並無病人出現嚴重副作用。有見及此,東華醫院於今年3月起,為5名接受腹膜透析(俗稱洗肚)的病人進行會診,用中藥針對氣短、下肢無力、便秘、皮膚痕癢及肌肉抽搐等常見症狀。
調補後「輪椅都唔使用」
67歲劉伯十多年前發現患上慢性腎衰竭,一直服食西藥控制病情,一年多前發現同時患上肺癆,故去年8月開始接受洗肚及肺癆治療。劉伯形容當時體質不斷下降,食慾欠佳,「又行唔到路,行幾步醫生都驚我會跌低」。接受中西醫會診後,服食中藥調補身體,體質大有改善,「家連輪椅、枴杖都唔使再用,可以自由行動」。
東華醫院──香港大學中醫藥臨床教研中心顧問醫師朱丹表示,從中醫角度,腎的功能是主藏精、主水、主納氣,而腎衰竭病人通常有腎虛情況。大部份人都是腎陽虛,症狀包括怕冷、頭暈、氣短;腎陰虛病人則會口乾、手腳發熱、腰痠背痛,男病人會早洩,女病人會月經失調。她指出,不少腎衰竭病人服食中藥後,體質、皮膚、食慾均有改善。
東華醫院內科部腎科主任盧維基表示,腎衰竭病人比例上有較多會有性功能失調情況。他補充,由於接受洗血治療病人血鉀含量偏高,院方暫不考慮為洗血病人提供會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