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貝理雅比AdamLang幸運 - 盧峯

探針:貝理雅比AdamLang幸運 - 盧峯

鬼才導演波蘭斯基執導的《影子滅殺令》(TheGhostWriter)中的英國前首相AdamLang充滿了貝理雅的影子。不同的是,這位AdamLang離任後被追究參與伊拉克戰爭的罪行,慘遭海牙國際法庭調查,又被在任的英國政府置之不顧(hangouttodry),最後還被一位在伊拉克陣亡英軍的父親槍殺,未能看到自傳面世。
貝理雅幸運得多。參與伊拉克戰爭雖然令他民望大跌,白高敦不斷逼宮也令他提早離開唐寧街十號首相府。但至少國際戰爭罪行法庭沒有追究他,他的自傳"AJourney:MyPoliticalLife"順利出版了,為貝理雅帶來可觀的版稅收入。
還在躊躇該不該買貝理雅這本七百多頁的自傳。再三考慮的原因不是價錢問題,在Amazon訂購的話書價不到二百港元,加上郵費大概二百五十元就可以買到。最大的考慮是貝理雅的故事還有多少是我們不知道的,還有多少秘密可以披露。更重要的是,貝理雅願意講多少真話。
自傳跟傳記不同。自傳由作者主導或親自撰寫,下筆時自然着意為自己營造英明神武、大公無私或智勇雙全的高大形象,或至少看來七分光明,三分陰晴。而為了打造高大正面的形象,自傳作者往往選擇性的記述對自己有利的場景、對話,把自己的軟弱、愚笨、失態隱藏。可以說,自傳是作者一面之詞,充滿自我感覺良好的描述,在講事實真相時又常七折八扣,這樣的書趣味性實在不高,啟發性更是談不上。
近年的首相自傳也看過一些,包括馬卓安的"TheAutobiography"及戴卓爾夫人的"TheDowningStreetYears"。前者書如其人,平板沉悶,寫有關鐵娘子倒台經過時又避重就輕,看得人不住打盹。戴卓爾夫人的自傳則充滿了意氣、不平、不甘心和自吹自擂。她對自己的功績如打勝福克蘭戰爭、私有化政策、打敗跋扈的工會……等說的口沫橫飛,對自己的專橫獨斷,輕視黨內同志的態度則絕口不談。若果不是鐵娘子的「粉絲」,恐怕越看到書的後半段越覺得鐵娘子是在逃避現實。
貝理雅肯定想在歷史留下美名,他無疑會盡力為自己塗脂抹粉,把自己塑造成一手挽救工黨的英雄,把自己打造成堅毅不拔、一往無前的戰時領袖。在這樣的想法驅動下,他筆下的故事有多真確、有多少經過美化實在難以判斷。弄的不好有太多自吹自擂的東西可就「眼寃」了。而且,貝理雅不過五十多歲,不甘寂寞的他還希望可以在政、商界佔一席位,或至少撈一點好處。為免開罪未來的米飯班主,自斷米路,貝理雅處理敏感問題、材料時肯定更小心,肯定更不願吐露真相或心底的想法。
一想到貝理雅的自傳可能只有淨化美化了的真相,只有大量政治化妝術,只有自吹自擂,買這本書的欲望便不住往下沉。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