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批評同行貪婪牧師銀行家 葛霖成異數

率先批評同行貪婪
牧師銀行家 葛霖成異數

金融海嘯之後,銀行家貪得無厭的形象深入民心,葛霖的「牧師銀行家」形象,令他成為一個異數。
61歲的葛霖,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他1971年任職英國政府海外拓展部,77年加入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82年加入香港上海滙豐銀行負責企業策劃,開始在滙豐成長,僅三年時間就負責環球財資業務,擅長外滙投資92年成滙控司庫,98年晉身執行董事,2006年接替龐約翰(JohnBond)出任主席。
雖然是銀行大班,卻沒有一身銅臭味。他是英國聖公會的業餘牧師,每逢周末會到寓所附近的教堂服務,在港期間曾入明華神學院攻讀。他說過,希望在退休後花更多時間,服務教區。

非常重視中國業務

金融海嘯發生後,葛霖率先批評銀行界的貪婪和薪酬花紅制度鼓勵短視行為,並凍薪和連續四年不收花紅。不過滙豐始終在他掌舵下進軍北美次按業務損手,去年要供股集資,令部份學者和小股東要求他「自我了斷」,但滙豐最終度過危機,不用英國政府出手打救,股價從33元低位反彈近兩倍,令批評者閉嘴。
另外,葛霖在著作《金融的王道》提到中國正重返世界舞台,中國崛起再度成強國,將是本世紀前半葉最重要的事件。滙豐在他執掌下非常重視中國業務發展,成為對中國投資最多的外資銀行之一,持有交通銀行和平安保險股份。卡梅倫看中他做貿易大臣,相信亦是因為他熟悉中國。
本報記者

《金融的王道》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