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貸款撥備擬最少2.5%

內銀貸款撥備擬最少2.5%

【本報訊】為控制銀行風險、限制貸款規模,中銀監又出新招。據《財新網》報道,中銀監正討論於今年底,要求商業銀行按照減值準備對貸款總額2.5%的比例計提撥備(即撥備/總貸款比率),此舉料會增加銀行撥備資金,令盈利受影響。
目前銀行貸款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類,按照不同比例計提撥備,但對貸款總額的比例沒有硬性規定。今年中期業績顯示,工行(1398)、農行(1288)、中行(3988)、建行(939)、交行(3328)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撥備佔總貸款比率,分別為2.39%、3.15%、2.26%、2.49%、1.97%。只有農行高於2.5%的標準,而通常國有商業銀行在股改第一年提取撥備都比較高。

四大行新貸傳2188億

股份制銀行中,暫時沒有一家銀行滿足標準,除華夏銀行和南京銀行該比例為2.49%及2.15%外,其他銀行均低於2%。
交銀國際銀行業分析師李珊珊認為,這樣的硬性規定並不科學,因為各家銀行資產質量差異很大,如果按照貸款總額2.5%的統一標準計提撥備,顯然對於資產質量好的銀行不公平。如果執行的話,對於四大國有銀行影響有限,對中小銀行壓力較大,或需增加撥備,令利潤受壓。
另有分析指出,現時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雖然較高,但受貸款高增長的影響,並不能真實反映潛在的不良水平。引入這一指標,有利於實現撥備和資產規模的硬約束,從而限制銀行的放貸意欲。
截至6月底止,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撥備充足率分別達到146.4%、125.3%和125.9%。
另外,最新同業交換資料顯示,8月四大行新增人民幣貸款2188億元(人民幣.下同),7月份數字為24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