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成立航天科技研究所

理大成立航天科技研究所

【本報訊】香港理工大學昨日宣佈成立兩個太空科技研究所,長遠希望將太空科技轉為民用。理大最新研發利用雷射針灸技術,防止航天員骨質流失;並與內地合作研究給予航天員服用中藥保健產品,讓執行太空任務的航天員處於心理穩定狀態。

研發儀器助火星任務

理大副校長陳正豪宣佈成立兩個研究所消息,一個專注研究載人航天科技,另一個集中研發無人載具的航天科技。他說,早於89至94年,該校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容啟亮,將牙科醫生伍士銓來自牙醫抓鉗的靈感,研發首個香港製造的太空鉗。明年中國及俄羅斯聯合探索火星任務,將會採用容教授研發的「行星表土準備系統」,將機械手在表土搜集得大小不一的土壤,經系統磨碎成粉狀,即時在太空進行高溫測試實驗。
康復治療科學系教授陳智軒介紹稱,他正研究微重力對航天員健康的影響,包括利用雷射針灸治療,控制長期處於失衡狀態航天員的骨質流失。此外,內地研發採用以人參、黃芪、當歸,製成中藥保健產品供航天員服用,有助控制長期執行太空任務的航天員,紓緩緊張及焦慮,避免影響工作時判斷力。
理大未來兩個月將接待三個來自中國國家級航天機構的高層代表團。陳正豪指出,理大期望這些航天科技的研發成果民用化,包括科研產品及技術,長遠造福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