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沛冰報道】聯合醫院上月為一名男病人進行右眼白內障切除手術時,遺留一塊約兩毫米大的白內障水晶體在病人眼珠;病人覆診兩次,院方仍未發現,接連疏忽出錯。其後病人向私家醫生求診才知出事,約一個月後聯合為病人進行手術取出晶體,惟他視力已受損。負責醫生涉嫌隱瞞,沒有向上級呈報事故。
據悉,為病人施手術的是九龍東醫院聯網眼科部門主管李啟煌,上月9日他為一名56歲男病人進行右眼白內障切除手術時,原應取出整個已變混濁的白內障水晶體,再放入新的人工晶體,但遺留一塊約兩毫米大的白內障水晶體在病人眼睛虹膜前位置,便植入人工晶體。
病人手術後痛楚難忍
據悉,手術後病人右眼痛楚、紅腫及流眼水,若醫生小心觀察,肉眼也可從病人正面看到水晶體在眼珠下方。按一貫做法負責手術的醫生會為病人覆診,跟進病情,但病人翌日覆診時,由另一醫生負責,沒發現有水晶體遺留,只當作一般手術後發炎處理;約一至兩周後病人再覆診,情況仍未好轉。
上月底病人痛楚難忍,向私家醫生求診,才知事態嚴重,立即轉介病人返回聯合醫院跟進。院方本月2日為病人做手術取出水晶體。有關事故一直沒有向聯合醫院管理層及向醫院管理局呈報。
養和醫院眼科顧問醫生陳偉民稱,手術時醫生會以超聲波乳化技術將白內障水晶體擊碎,再取出舊水晶體及植入人工晶體,「要檢查、仔細睇同搜索三部曲;如果做得仔細,遺留嘅機會好微」。
遺留白內障水晶體會令病人眼睛發炎、感到痛楚、視力模糊,「覆診時應該睇到,睇唔到係問題」。陳偉民表示,遺留白內障水晶體可令病人出現黃斑點水腫,並會因眼壓高引致青光眼,令視力受損,「做咗(手術)好似冇做」。
院方稱不屬醫療事故
聯合醫院發言人承認,手術期間一粒小於兩毫米的白內障水晶體,遺留在病人眼球前房。病人上月10日及17日覆診時眼球沒有異常,直至病人上月31日再次覆診,醫生發現眼球內有一粒水晶體,原安排他即日做手術清理遺留的水晶體,因病人的時間未能配合,才安排本月接受手術。
發言人指,今次事件是手術中水晶體被擊碎後,隱藏於未能被儀器即時發現的地方,屬已知併發症及風險;根據醫學文獻,同類手術有四成機率未能即時發現碎片,故不屬醫療事故及不須呈報,沒有員工會被處分。
男病人視力受損示意圖
醫生為56歲男病人取出混濁的白內障水晶體時,其中一塊兩毫米大的白內障水晶體遺留在虹膜前位置,令病人視力受損
執刀新紮主管 豪裝辦公室
【本報訊】聯合醫院所屬的九龍東醫院聯網處理極大量白內障手術,現時約一萬人輪候接受手術,平均輪候逾四年。聯網眼科部門近期是非不絕,主管李啟煌去年上任後即豪裝辦公室,被指浪費資源。
據悉,李啟煌去年上任後即豪裝眼科部門的辦公室,辦公室設有李啟煌的私人辦公室及秘書座位,但其他醫生甚少使用。辦公室所在大樓2016年便要拆卸重建,令人質疑李啟煌浪費公帑,「眼科成日都話唔夠資源,仲嘥錢嚟裝修」。
聯網萬人輪候做手術
聯合醫院發言人表示,九龍東醫院聯網眼科部門的辦公室,去年6月展開加設工作間及儲物設施工程,有關地方供所有眼科部門醫生及職員使用。辦公室已超過10年沒裝修,是次工程支出約29萬元。管理層審視工程預算及需要性後才批准。
九龍東醫院聯網現有約一萬人輪候接受白內障手術,平均輪候逾四年。有醫生表示,資源緊絀下門診醫生每個診症時間很少,或因而造成事故中病人覆診兩次亦沒發現問題;加上李啟煌資歷較淺,不排除因而未能協助下屬監察病人進展,不但自己做手術時出錯連下屬出錯亦不知。
九龍東聯網早前表示,聯網內的將軍澳醫院會成立白內障中心,明年落成後每年手術數目可增一倍至五千宗,病人輪候時間縮短至約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