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人、傳話人、談判專家,這些中間斡旋的第三者,太重要了。雖然不計較什麼才華性格長相,但他們必須見微知著,因時制宜,靈活變通。或以柔制剛,或以剛克柔,上一分鐘跟下一分鐘,可以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能死牛一面頸。做得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做得糟糕,你看馬尼拉人質慘劇便知,是人禍。
兩邊說項者,因古時封建,婚嫁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作媒的,就是「冰人」。
晉代索紞,博覽群書,精通天文術數占卜。一日,孝廉公令狐策告訴他自己作了一個夢,立在冰上,與冰下的人說話。索紞解說:「冰的上面為陽,下面為陰,陰陽之事,就是婚姻之事。你在冰上與冰下人說話,即作媒,這婚事待冰融化後便成功。」這時正巧太守田豹來,請令狐策為他兒子求親,果然,仲春時節同鄉一家閨女便與之成婚了。
「冰人」的故事,意義較為狹隘。我認為一切拉攏、談判、和事、撮合、紓緩、消怨、息怒、解恨……都屬「破冰之旅」。中間有隔膜,靠人好好傳訊,化解誤會仇恨,陰陽相通兩邊受惠。人與人之間日漸自私、冷漠、冰封,現世需要更多專業「破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