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仇富情意結 - 李德成

香港仇富情意結 - 李德成

香港有沒有仇富情結?稍為有血性的人都應該知道有。田北俊早前於《明報》發表一篇題為〈二點二萬億儲備再多無用 解決深層次矛盾更重要〉的文章,承認現在有仇商和仇富情緒,但卻指這是由於政府的守財奴性格造成,並因此呼籲政府動用儲備扶貧。

失去安身立命方法

已有很多評論文章指出田先生的觀點和事實相差很遠,田說香港的商家「商界克盡本份做生意,納稅、創造就業、推動經濟發展」,他不值「商界被標籤為『官商勾結、輸送利益、無良僱主』」;但我們的觀感卻是大商家巧取豪奪,把小市民的血汗錢都要榨乾。而且田先生的提議有點文不對題,他指出的是仇商情緒,卻提議政府派米,即便成功,也只能令人對政府增加好感,對仇商的情結有甚麼用呢?當然,田先生也提及他們會發起一個扶貧基金,但老實說,我們需要探討的是為何會有這許多貧者來讓你們這班富者憂心。
貧富懸殊,古已有之,但於今為烈,為甚麼呢?很多論者提出一些理由,如缺乏民主,官商勾結。但我們細想,港英時代也是缺乏民主,也有官商勾結,但為甚麼我們的仇富情緒是於今為烈呢?這中間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下階層感到絕望,而他們感到絕望的原因,是因為中國。
在港英時代,基本上除了幾年的經濟不景外,中下階層都能夠找到安身立命的方法,因為我們有龐大的製造業可以提供大量中下層的職位,而且那時人們相信只要肯努力,就有機會達到一定的成功,如進身管理層,又或創業等等。
自從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除了大規模出口工業製品外,也大量出口失業,因為有很多工廠由世界各地轉移內地,引起世界各地的失業潮。世界上唯一不受中國出口失業影響的城市是澳門,因為它專注一樣不能移上大陸的行業,賭博業,而澳門靠近一個龐大的好賭族群更令它超越拉斯維加斯成為世界第一的賭城。而香港因為不能開賭,而又鄰近中國,所受影響更大,我們不但製造業北移,很多其他行業也相繼北移,如電話查詢服務,資訊科技支援等等。連帶因為中港距離近,很多人北上消費,也令到香港的服務性行業不景。香港因而喪失很多中下層職位,因此中下階層受到的打擊最大。而富人卻不受影響,他們有的把生意移上大陸,有的留在香港炒賣房地產,基本上都不受大陸輸出失業的影響。

解決中下階層就業

自金融風暴後,各國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令資產價格飆升,得益的也只是擁有大量資產的人,而窮人卻因裁員減薪而陷入困境。而資產價格的飆升,也令到市民改善生活質素的希望落空,因為無樓人士置業無望,中產人士細屋搬大屋也沒有機會,於是形成一個困局。政府實在應該抽取大額的資產增值稅,這樣才能遏止炒賣,並讓所有人分享資產增值的好處。
要解決仇富的情意結,政府實在要解決中下階層就業的問題,並要遏止樓價的飆升,富人也要知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李德成
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