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借力打力 - 利世民

利字當頭:借力打力 - 利世民

「又好想講一次,這一代的iPad必死。」因為亞歷這句話,展開了幾位朋友一次還算有點意思的辯論。
究竟iPad會否只是曇花一現的潮流玩意?還是這個定位尷尬的平板電腦,可以無中生有,創造另一個市場。朋友亞歷認為iPad的限制太多,最終群眾仍會為了開放標準,放棄永遠在蘋果封閉的花園裏享福。另一位朋友億利,則指人家蘋果每月iPad出貨兩百萬台,就是市場需求的證據。
總結我們幾個人的留言,其實大概接近投資者對蘋果新路向的分析。首先,無論是報紙、雜誌抑或書籍,iPad都是非常好的替代品;世民自己便花了不少錢在iPad上買雜誌,就連本來在Kindle上未讀完的書,都搬到iPad上繼續讀。蘋果充份知道自己在這方面的優勢,也吸引了許多內容供應者的參與。CriticalMass一旦建立起來,這一條路也發展下去,iAd廣告平台實在來得順理成章。
其次,iPad吸引了一堆平常不太會用電腦的人:老人家和小朋友。世民家中的一台,許多時都被5歲的小公主拿去。這個消費群對資訊內容,又自然有他們的獨特需求。在這一着,蘋果又佔了先機。

借助內容商 為產品增值

iPad有成功的一天,是因為豐富的內容帶來的Externality。也就是說,蘋果借助和內容供應者的雙贏,為自己的產品增值。當然,這個BusinessModel不是發生在一朝一夕。事實上,蘋果自推出iTunes,已開始走這條路;最初是音樂,接着是電影和電視,現在是報紙和雜誌,未來還有書和遊戲。
大家對內容的需求,有甚麼蘋果還未做得好呢?書和遊戲,可能還未盡善盡美吧。iOS上有Nook和Kindle,加上iBooks;噢,還有那挑戰肉眼極限的RetinaDisplay。
至於遊戲,蘋果新推的GameCenter,針對Multiplayer,加上in-app購物,我想下一隻經典MMORPG,應該要在iOS上跑吧。蘋果的對手今天從後追,追甚麼?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