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性藥物
一般的止痛藥適用於情況較輕微的患者,例如撲熱息痛(Paracetamol)、阿士匹靈(Aspirin)及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Ibuprofen)都有效止痛,而且不需要醫生處方。由於很多時偏頭痛發作時會出現惡心和嘔吐,令口服止痛藥的吸收大減,效力未如理想,因此患者可能需同時服用止嘔藥,例如Metoclopramide。在服用止痛藥前的15至30分鐘服用止嘔藥,可避免因作嘔而減低藥物吸收,達致最好的止痛效果。
如果偏頭痛較為嚴重,患者可服用針對偏頭痛的收縮血管藥物如Triptans和Ergotamine。Triptans(例如Sumatriptan、Zolmitriptan)大多是口服的,也有皮下注射。但Ergotamine比Triptans有較嚴重的副作用,特別是惡心及嘔吐等腸胃副作用,而且口服時的吸收較差,故並不常用;但這兩種藥物有收縮血管作用,故心絞痛、心臟病患者及肝腎功能較差的人士,也不能使用這類藥物。
預防性藥物
在一半的患者中,預防性藥物可減少偏頭痛發作的次數至一半。通常開始時會使用低劑量,然後慢慢增加,大約三至四星期後會開始見效。預防性藥物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包括propranolol,verapamil,tricyclicantidepressants,valporate,topiramate,pizotifen等。這些藥物大部份都用於治療其他不同的疾病,因此副作用各有不同,患者應向醫生查詢,選擇最合適的藥物。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