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滙債:美元續弱 無可避免 - 王良享

暢談滙債:美元續弱 無可避免 - 王良享

國際結算銀行上周公佈今年4月進行的全球外滙與衍生工具市場成交調查的初步結果。報告指出,過去3年環球外滙交易總量增20%,較2001年至2004年的50%及2004年至2007年的70%少。2008年金融海嘯令銀行收緊相互信貸額,致成交減縮,而不穩定的風險資產市場及較高的波動率亦減卻「套息交易」的吸引力。另外,外幣作為資產類別「AssetClass」的熱潮開始降溫,交易量增幅下跌是可理解的。
報告並指,美元交易佔全球外滙交易比重續降,相反亞太區貨幣交易佔比則較3年前上升近3個百分點至35.9%。其實除亞幣外,澳元、加拿大元、土耳其里拉及巴西里耳等貨幣的交易量都續升。

印鈔越多購買力越弱

澳元及加拿大元的升值及成交量上升,反映中央銀行增持此等財赤較少、國家債務較低的貨幣作外滙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COFER報告指,美元作為全球央行外滙儲備的成份只從2007年的65.3%略為下跌至2010年的61.5%。若發展中國家及外滙儲備豐厚國家,如中國等,更積極管理外滙儲備風險,則此等貨幣幣值必再上升,除國家財赤較少外,資源豐厚國家如澳洲、加拿大及巴西等,亦因環球經濟引擎轉移至新興市場及亞洲地區而受惠。經濟較快發展亦令此等國家的利率較其他地區較早提升,引發套息交易,提升其滙價。
上周五美國公佈8月份非農職位增長,私人部門職位增6.7萬個,平均時薪增0.3%,而8月全國供應協會非製造業指數則跌至51.5。原則上,這兩個都並非「好」數據,自08年至今,美國就業市場已失去840萬職位,目前這個增加速度實在緩慢。不過,既然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於8月27日,懷俄明州Jacksonhole會議上已表明將以「四招」印銀紙救市,若數據轉弱,則量化二期會立刻實施,既可支持經濟增長,又可「托市」。股市上升,美元自然走弱,而「托市」所用印鈔越多,美元購買力長遠又被削弱。所以只要3個主要風險中其餘兩個,即歐債危機及中國收緊政策沒「惡化」,美元繼續走弱似乎無可避免。
王良享
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部高級副總裁

王良享、丁世民、溫灼培、羅家聰及黃元山專欄,將於周一至周五輪流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