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剎毀於政府亂作為 - 瞿方業

千年古剎毀於政府亂作為 - 瞿方業

安徽泗縣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但它早前爆出一樁醜聞,為開發房地產,將文物保護單位釋迦寺毀壞,原址通過競價拍賣成為地王。
「閑時爭名人,忙來毀故里」。這句詩正可以道出國內許多地方政府面對文物古蹟的態度。想「經濟搭台、文化唱戲」搞旅遊開發,就忙不迭地開發文物古蹟資源,沒有文物古蹟資源,即使強拉硬扯,也要造出一些假文物出來,比如一些地方為西門慶、潘金蓮修故居,為孫悟空造出生地,都屬此類,至於為歷史人物和傳說中的神仙修廟宇,供香火,搞祭祀,更是花樣百出,以至華夏大地到處都有假文物、假古蹟。
而如果想直接進行經濟開發,則又忙着拆廟宇,毀城牆,讓文物古蹟為開發讓路,即使這些古蹟再有歷史文化價值,也在所不惜。
這幾年國內被拆除文物古蹟到底有多少?恐怕數不勝數,今年就有好多起,比如江蘇鎮江入圍二○○九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宋元糧倉遺址,安徽泗縣近千年的釋迦古寺。

眼裏只有政績與利益

文物古蹟之毀,不該怪開發商,不該怪文物保護部門,只能怪當地政府搞經濟開發的慾望太強烈,利令智昏,置文物保護法於不顧,眼裏只有政績和當下的利益。當地政府不知道文物古蹟的不可複製性嗎?當然知道,但他們總是被眼前利益所迷惑,非常清醒地選擇了放棄文物保護,選擇眼前利益。就像有些地方為了經濟發展而犧牲環境保護一樣。因為搞經濟開發,尤其是房地產開發,政府GDP就會變得好看,官員政績會變得好看,政府財政收入會大量增加,一些官員還可能從開發中獲得些許灰色收益,於公於私都有好處,地方政府和領導怎麼會保護文物呢?怪只怪,這些文物生錯了地方,處在要開發的寶地上。
至於文物監管部門,本來就是地方政府的組成部份,能不聽地方政府的話嗎?即使得知文物被毀,也只好裝模作樣地向施工單位發出文物保護通告和停工通知,如果開發商繼續施工,也就聽之任之。而開發商通常會繼續施工的,有地方政府在後面撐腰,文物監管部門能奈他何?不過假裝執法,演演雙簧。政府如果不想保護文物,有關部門能保護得了文物嗎?

須約束地方政府權力

可見,文物古蹟被毀,都是地方政府縱容和謀劃的結果。地方政府通常是文物的保護者和持有人,如果地方政府想要毀掉文物搞開發,誰能阻擋得了?即使有文物保護法律,也得地方政府來執行,現在執法者亂作為起來,文物只好遭殃。近來年許多地方文物古蹟被拆被毀,大多是地方政府縱容的結果。
因此,要讓古建築等文物不被經濟開發行為所毀壞,關鍵是約束地方政府的權力,只要地方政府依法行事,不濫用權力,文物肯定不會被破壞。

瞿方業
大陸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