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本經濟,大家無不搖頭嘆息,認為這個曾經一度稱霸全球的經濟巨人,怎樣也不能從頹勢中走出來。不過,有到過日本旅行的人都感到,日本國內物價高企,時尚購物區熙來攘往,如何也感受不到政府所說的蕭條。最弔詭的是,日本經歷了「迷失十年」,經濟體系排名仍屹立全球第二大。依大同見解,日本在80年代經濟迅速起飛,態度囂張拔扈,令其他大國深感威脅群起攻之,以至跌入迷失十年。然而,該國多年來韜光養晦,深懂卧藏之道,已累積一定實力,望乘勢東山再起。
連續19年成最大債權國
遠的不談,日本財務省今年5月公佈了一項未被人留意的數據,就是截至去年底,日本海外淨資產值已升至破紀錄的266.2萬億日圓(約24.5萬億港元),令該國連續第19年成為全球最大債權國。
事實上,日本07年金融海嘯發生後,國內企業積極購入海外資產,努力透過投資海外資產撐經濟。例如瑞穗實業銀行08年1月斥資12億美元購入美林可轉換優先股,三菱東京金融集團同年8月以90億美元購入摩根士丹利21%股權等。
資源項目上,日本也從未手軟。根據澳洲統計局4月公佈數據,日本08年投資到澳洲的金額達360億美元,比06年升50%,每年平均投資額達33億美元,同期中國平均投資額只有30億美元。事實上,日本經濟長期低迷所指的是國內經濟(GDP)疲弱,但日本企業的海外業務發展,卻顯示該國「海外經濟」穩定地增長。
日本從來都是創新大國,君不見報紙報道的新科技,甚麼虛擬女友和懂做家務的機械人,全都是日企發明的。該國更於09年被《經濟學人》選為全球創新力排名第一的國家。該國就是透過知識產權突圍,作為增強國力的方法之一。
透過知識產權增強國力
國際專業技術協會IEEESpectrum,今年3月公佈的專利排行榜中顯示,日本的專利在09年再次稱王,在323間入圍企業中,有62間(即20%)是日企;情況在電子領域上更明顯,榜首十大,日企佔7間,分別是日立、索尼、Casio、Panasonic、Kyocera、夏普及TDK。
日本為了令專利產品零件滲透全球,早已放棄很多世界第一的稱號,透過出口高科技零件此低調項目淡化了品牌的國籍。日本打的如意算盤,就是在宏觀世界中當弱者,卻在細節中稱雄。
日本的製造業近年雖被中國和南韓迎頭趕上,但在原料和製造主要零件兩方面,仍落後於日本。由於這些方面仍依賴日本,南韓在日本的貿易逆差,今年第二季為180億美元,達到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說了良久,日本政府多年來刻意低調,在世界面前裝窮扮弱,發出「我無做大佬好耐」的訊息,讓國內經濟恢復元氣,及企業有機部署投資海外。同時,政府和央行可控制國內財政及貨幣政策,多年來維持超低息也不至被人詬病。日本政府周六再次強調即將出手干預日圓升勢,強日圓雖然不利國內出口,卻也有好處的,就是變相令投資海外變得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