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星期美、歐、日經濟之演變,大致符合筆者在本欄的預期,當地增長明顯轉弱,股市亦從一個月前之高位回落,假如美、日政府及央行不推出新的救市措施,兩地經濟增長於第三、四季度很可能跌近零的水平,而通縮壓力亦會進一步上升。但即使有新的救市措施,投資者亦要做好分散風險的準備。
目前美國面對的經濟困境,主要集中於就業不足及樓市下調壓力,由於美國政府需持續發行大量債務,導致中小企難有集資發展的空間,而中下層家庭在高負債及高失業率下,消費意欲亦低。
歐洲方面,德國次季經濟增長雖表現理想,但只是受惠於上半年歐元下跌刺激出口所致。至於日本更因圓滙持續高企而削弱出口競爭力,並輸入通縮。因此,成熟國家經濟在未來好幾個季度,難言重拾增長勢頭,疲弱的經濟將限制企業盈利增長,同時令股市的隱憂難以消除。
美國將於11月初舉行國會中期選舉,民意調查顯示,民主黨正落後共和黨10個百分點,為有紀錄以來最高,暗示民主黨或會同時失去參、眾議院的控制權。因此,奧巴馬政府在未來數周,有壓力要從財務及貨幣措施兩方面同時推出救市行動,包括延長減稅優惠及增加開支,以紓緩中小企及中下階層壓力;而聯儲局亦有可能於9月21日的議息會議,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的印鈔措施(QEII)。
假如未來上述地區公佈之經濟數據,真如筆者預期般持續疲軟,市場勢將動盪,因數據疲弱雖增加經濟下滑之憂慮,卻提升了政府被迫出手救市的機會。QEII若最終要推出,將被解讀為足以推高潛在通脹之措施,利好受惠於經濟增長及物價上漲之投資工具,從近期貴金屬及個別農產品價格之升勢就可見一斑。因此,美、歐、日股市(及其他與經濟周期相關的較高風險資產)或會先軟後揚,相反其公債價格則可能呈現前揚後挫之勢。
股市料落後貴金屬
即使印鈔能救股市於一時,卻只能短暫刺激實體經濟,在債務高企及滙率貶值壓力的前提下,年底前美、歐、日股市雖有望低位回升,但整體表現亦會持續落後於貴金屬。對亞洲投資者來說,要留意QEII最終會為相關貨幣帶來何種幅度及速度的貶值壓力,及有關國家的通脹率及息率會面臨何種程度的回升壓力,這兩大風險變數,似乎已被區內大部份的投資者忽視了好一段時間。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