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一世紀前投身大染缸,偶爾還聽到「鱔稿」這個神秘的名詞,據說電影公司為了拉攏在報上有發聲渠道的寫作人,請食飯之外還會廣派裝了現款的信封,受惠者飲飽食醉袋着腫脹的荷包回到書房,少不免大筆一揮美言兩句。既然只能是「據說」,很明顯從未得過着數,雖然恨錢恨到發癲,可惜人微言輕,沒有獲得抬舉巴結理所當然。我一直視之為事業最大污點,就算後來加入電影節日鱔夜鱔,過足好話說盡的擦鞋癮,畢竟是份酬勞固定(而且偏低)的政府工,缺乏扒扒下飯枱底有錢收的刺激。
因為耿耿於懷,迄今忘不了已被潮流拋棄的兩個字,每逢電郵信箱出現新片盛大公映或演藝活動熱烈登場的新聞稿,自動在腦海浮起。搞公共關係搞到專業層次,自不然工多藝熟奇峰突起,與那條土裏土氣的游水魚劃清界線,稍有文字觸覺和幽默感,很難制止「服咗佢」不脫口而出。譬如剛收到這篇,報告《精武風雲.陳真》參展國際的威水,推崇為「威尼斯電影節史上首個第二開幕影片」,我就衷心嘆為觀止。大事宣傳甄子丹全裸露股已經夠晒獵奇色彩,全世界的鹹濕佬鹹濕婆都巴不得自攜3D眼鏡入戲院,寫手居然還使蠻力將攣嘅拗番直,其敬業樂業令人肅然。
天天推廣夜夜吹捧,忙中有錯是難免的,只要錯得娛樂性豐富,也就功德圓滿。像「重新打做寇比力克經典同名作品」的舞台劇《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師履歷表赫然列出一部《髮調橙》,還大字寫明英文原名TheClockwiseOrange,笑到我連海報上的壯健裸男也唔得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