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改CPI增樓價比重

中國研改CPI增樓價比重

【本報訊】樓價與食品價格高企,中國下周一公佈8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預料再創新高。路透社綜合中外27名經濟師預測,8月CPI預計達3.4%,為21個月以來的最高位。不過,由於樓價在CPI的比重偏低,因此實際通脹可能較數據為高。統計局局長馬建堂透露,正研究改革CPI計算的方法及比重,反映真正情況。
馬建堂透露,統計局已擬定六方面的改革,包括統一各地CPI核算方法及增加樓價在CPI的比重,食品價格所佔比重相對降低,樓價元素包括租金與建築材料等。目前住房相關項目在指數的權重為14.69%;食品目前的權重為32%至33%。

食品價比重下降仍屬最大

即將公佈8月份CPI,根據交通銀行對農業部與商務部的每周監察數據發現,8月食品價格較7月升5.7個百分點,食用農產品價格則升2.2個百分點,正如上述提及食品佔CPI比重逾30%,因此8月CPI自然繼續創出新高。難怪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認為,CPI的比重一定要調整,才能反映市民的生活指數。
易憲容表示,內地信貸過度增長,必然推動價格水平全面上漲。先是推動資產價格上漲,然後開始進入不同的商品領域及消費品,特別是政府要擠出房地產泡沫時,內地大量的流動性,進入不同的商品領域,推動消費品價格全面上漲。不過,在民眾真實地感受到物價上漲後,由於內地CPI統計體系的缺陷,這種消費品的價格全面上漲,無法反映在CPI這項指標上。
由於CPI已出現由食品主導的結構性問題,因此中央近日頻頻出手,繼續向炒疆投機者徵收增值稅,中央亦推出政策解決菜與豬的漲價問題。
雖然中央決心整頓物價,但路透社綜合中外27位經濟師意見,認為在保經濟增長的大前題下,今年內加息的機會不大,但明年則有機會。
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鄧世安認為,改動合理,近年內地住屋需求不斷上升,而調整權重可以更切合住房開支比重增加的情況。他相信,指數權重改動後,食品仍佔最大權重,預料指數的走勢與現時不會有太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