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爆發七年多,美國為這場戰爭付出沉重代價,總統奧巴馬(BarackObama)前晚(周二)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表全國電視講話,正式宣佈美國在伊拉克的戰鬥任務結束,伊拉克人民今後要承擔保衞國家的責任,而美國當前首要任務是重建國內經濟。
奧巴馬在這篇全長18分鐘的講話中說:「『伊拉克自由行動』(OperationIraqiFreedom)已結束,伊拉克人民今後要承擔保衞國家的責任。」他謂,美國已履行了在伊拉克的責任,現在是時候「揭開新一頁」,「今天我們最逼切的任務是重建國家經濟,給數以百萬計失業的美國人工作」。
自伊戰2003年3月開打以來,美國花了近1萬億美元(7.8萬億港元),美軍有4,427人陣亡、約34,260人受傷,最新民調顯示72%美國人認為這場戰爭並不值得。奧巴馬承認國家為伊戰付出了慘痛代價,美國年輕人在伊拉克作出巨大犧牲,而在國家財政緊絀時,卻要在國外花費龐大開支。
奧巴馬「逼切重建國家經濟」
奧巴馬上月底已撤走所有駐伊美軍作戰部隊,餘下的近五萬美軍只會給伊拉克安全部隊提供培訓和支援。到明年12月,所有美軍都會撤走。他呼籲伊拉克各方盡快完成今年3月大選後組建新政府的工作,又強調「美國的作戰任務雖結束,但對伊拉克未來的承擔並未完結」。
奧巴馬透露,曾跟發動伊戰的前總統喬治布殊(GeorgeW.Bush)通過電話。他承認兩人在伊戰上的分歧眾所周知,但強調喬治布殊的愛國心及捍衞國家安全的決心,不容置疑。
美軍將軍事指揮權移交給伊拉克,總理馬利基(Nuiral-Maliki)說「今天伊拉克終於是個獨立主權國家」,但民眾卻擔心伊軍沒能力應付武裝分子的威脅。
奧巴馬話鋒一轉,談到將近十年的阿富汗戰爭,從伊撤軍後雖可增撥資源予駐阿富汗美軍,但美軍明年7月起會逐步將保安責任移交阿富汗人,進度視乎地面戰況而定。他強調,無限期的戰爭都對美國和阿富汗人民沒好處。阿富汗現有逾14萬美軍和北約部隊,集中火力圍剿塔利班(Taliban)武裝分子,但當地暴力襲擊未有緩和迹象。
路透社/美聯社/美國《紐約時報》
7年血未止 美國好夢成空
美國前總統喬治布殊七年前發動伊拉克戰爭,理由是要阻止侯賽因暴虐政權取得大殺傷力武器,解放伊拉克人,建立一個親美政府,讓民主自由的種子在中東植根和茁壯開去,但七年過後,很多美國人都認為不該打這場戰爭。目前也是時候算一算伊戰的得失。
《無穩定親美政府》
侯賽因倒台後,伊拉克共舉行過三次自由選舉,讓伊拉克人一嚐民主滋味,但美國要建立一個穩定親美政府好夢落空,以今年3月大選為例,兩大政黨都未能取得過半數議席,在美國撤走所有戰鬥部隊時仍未能產生聯合政府,出現政治真空。
《伊朗趁機會介入》
美國無法扶植一個親美政府之餘,還讓外國勢力介入,尤其是伊朗。侯賽因的遜尼派政權被推翻後,佔人口大多數的什葉派上台,致力改善跟伊朗的關係,伊朗也透過支援伊拉克什葉派來增加影響力。過去半年,伊拉克什葉派政客曾三度訪問伊朗,尋求籌組新政府的意見,顯示伊朗的影響力。
《阻不了派系仇殺》
侯賽因倒台後,美國全力打壓遜尼派勢力,加劇遜尼派跟什葉派的權鬥,加上阿蓋德恐怖分子伺機發難,令近幾個月來的暴力衝突加劇,單是今年7月各地暴力衝突共造成535人死亡,是自2008年最血腥的一個月。加上恐怖分子滲透入伊軍,令人擔心伊軍無法遏止派系仇殺,一旦美軍全面撤走,伊拉克可能陷入內戰。
《重建工作未達標》
美國當年攻伊是要確保石油供應,但戰爭令伊拉克產油量大跌,目前每天產油232萬桶,仍未回復到戰前250萬桶。此外,美國提供530億美元(4,134億港元)資金重建伊拉克,但因為計劃不周、貪污腐化,不少錢進了伊拉克貪官口袋裏。
《影響到美國內政》
伊戰導致美國在人命和財政上付出沉重代價,反戰聲音在2008年拖垮了共和黨政府,使打着「改變」旗號的奧巴馬上台,但反恐戰也成了奧巴馬的包袱,尤其是他任內在阿富汗陣亡的美軍數目,已超過了喬治布殊八年總和,為免在11月中期選舉大敗,奧巴馬希望透過在伊撤軍來轉移國民視線。
英國《衞報》/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伊拉克戰爭數字
‧高峯時有17萬美軍駐紮伊拉克,到前天已減至49,700人
‧美軍4,427人陣亡,34,260人受傷
‧英軍179人陣亡
‧伊拉克多達10.6萬人死亡
‧美國的伊戰軍費約1萬億美元,有專家更指高達3萬億美元
‧美國花了530億美元在伊拉克重建工作
‧伊拉克境內難民155萬,境外難民200萬
‧日產油232萬桶,仍未能回復到戰前250萬桶
美聯社/法新社/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