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本月料調整趁低吸內銀股 - 譚紹興

投資學堂:本月料調整趁低吸內銀股 - 譚紹興

10月一向被視為美國股市傳統的股災月份,不知是否投資者已慢慢學乖了,因此10月未到,大家已紛紛偷步沽貨,令跌市提早在9月出現。而根據美股一年12個月的平均表現統計,由1929年至今,9月才是最差的月份,平均下跌1.3%,10月反而是一個表現不太差的月份,平均錄得升幅。
此外,可能因美國股市對全球股市有頗大的影響力,因此根據ThomsonReutersDatastream的資料,9月份亦是全球大部份成熟市場表現最差的一個月份,這當然包括港股!
另一方面,假若今個9月真是出現較大的調整,筆者必定不會錯過機會,趁低吸納兩隻內銀股。仍記得在2008年10月大跌市時,筆者在低位買了該兩隻內銀股,想不到其隨後的利潤頗為不俗,同時欲在股災或大跌市後趁低吸納,最緊要是買「安全」,反而日後的預期升幅才是次要。此外,切忌貪平在股災時趁低買一些三四五線股,因為這類股份往往在大跌市後才會出現問題,甚至爆煲潮。
本周美國財經周刊《Barron's》便指出,由1977年至今,每當債券市場在四個月內勁升10%或以上後,而在隨後的12個月,美股皆會出現頗大的升幅。據專家們估計,箇中原因可能是資金從債市獲利回吐,並轉至股市再炒過所致。

二萬關非調整低位

在過去數年大量資金轉至債券市場,以近期債市勁升,若美股及港股在9月一旦出現較大的調整,相信定會吸引部份資金由債市獲利的資金轉移,趁低吸納一些優質股。此外,有些專家估計資金除轉移至股市外,亦會流入商品期貨市場。
由於近期乃恒指第二次再度失守250天移動平均線,參考過往的紀錄,相信20000點不是今次調整的低位,故欲趁低吸納的朋友不用太心急。

譚紹興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