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透露,備受關注的小QFII已萬事俱備,只待監管層首肯,隨時可能出台。而海通、中金、國泰君安三家券商,以及嘉實、大成兩家基金公司,最有希望先拔頭籌。
企業或准人幣作境外投資
小QFII起行後,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透露,下一步考慮允許公司使用人民幣進行境外投資。
按照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的統計,目前香港有20多家中資券商,以及9家中資基金,其中大部份都表示在積極籌備小QFII。但是,接近中證監人士向本報透露,以上五家最符合中證監「心意」。
所謂小QFII,是指境外人民幣回流內地投資機制,自然涉及金融安全,小QFII是嶄新產品,遲遲未出,所欠的「東風」正是監管層對金融安全的憂慮。該人士表示,監管層最為關注四大因素,首先是金融安全,其次再是人民幣國際化、建香港離岸中心及改善貿易結構。他稱,只有四點都「正」,小QFII才會真正推出。
監管層必然挑選已有公募基金產品及資產管理業務的中資券商,因這些券商已得到當地監管層認可,也經過投資者檢驗,同時公募基金每日公佈淨值,透明可控。
符合上述條件的在港券商就是海通、中金及國泰君安,基金公司則是嘉實與大成。對於同樣有中資背景的其他銀行系券商,該人士表示,由於銀行系券商不歸中證監監管,加上公募基金產品較少,故難進入首批。其中中銀國際或有希望,但其與英國保誠合作,削弱了競爭優勢。
海通、中金、嘉實等料上榜
中證監選有公募產品的券商先行,亦是吸取早前QFII的教訓。截至第二季共89家機構獲得QFII資格及額度,批准總投資額為177.2億美元。業界透露,很多機構拿到額度並不使用,而是賣給客戶,這令監管層無法監管最終使用者,萬一有人大舉做空,不排除出現金融危機的風險。
要搶推小QFII,既要監管層批準,亦要有相關產品。據悉,海通已設計完成多款產品,而本月推出的人民幣基金亦為小QFII留有空間;國泰君安則稱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