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監察公院抗藥惡菌

醫管局監察公院抗藥惡菌

【本報訊】本港病菌抗藥問題惡化,公立醫院數據顯示,抗碳青霉烯鮑氏不動桿菌越來越普遍,去年比率已達四成;包括末日惡菌NDM-1大腸桿菌在內的新型抗藥惡菌,去年也佔腸桿菌樣本的0.05%,醫管局專家指,醫院內環境擠逼病人容易交叉感染,殺傷力不容忽視。
碳青霉烯(Carbapenem)屬於「重鎚」抗生素之一,根據醫管局數字,對這種抗生素呈抗藥性的樣本,去年佔所有不動桿菌樣本的39%;對多種抗生素都呈抗藥性的不動桿菌樣本,則佔所有不動桿菌樣本的4%。

末日惡菌NDM-1去年出現

無論是單一對碳青霉烯呈抗藥性的不動桿菌樣本,抑或是對多種抗生素都有抗藥性的樣本,近年均見增加,反映這種抗藥惡菌越來越普遍,感染者以需要插喉、長期住院及本身有其他疾病的病患為主。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表示,這種抗藥惡菌越來越多,與公院病床過份擠逼、病人間交叉感染,以及「中招」病人病徵不明顯有關,「病人好多時都有肺炎及發燒等普通感染病徵,化驗又需要時間,中咗招入咗病房好難避免」。
包括末日惡菌NDM-1大腸桿菌在內的新型惡菌,去年也開始在公立醫院內出現。曾艾壯指,新型惡菌包括帶有抗藥基因NDM-1或IMP-4的腸桿菌,去年佔公院所有腸桿菌樣本的0.05%。醫管局與衞生防護中心正研究,讓公院自行為可疑樣本進行化驗,加快確定病人是否染有惡菌。
醫管局在未來一至兩周內統一各醫院的感染控制標準,統一要求所有醫院為染有上述各類惡菌的病人,提供獨立使用的儀器,醫護人員照顧這些病人時,要佩戴手套及保護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