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伊春空難令人關注鯤鵬航空(出事時名為河南航空)複雜的股東背景及誰來善後等問題,事關鯤鵬大股東是深圳航空,深航大股東是中國國航(753)。接近國航的消息人士卻對本報表示,國航不會處理鯤鵬,事件將由深航董事局按法規處理。
記者:高淑嫻
伊春空難上周發生以來,國航一直沒有表態,消息人士昨日向本報透露,民航局沒有要求國航處理鯤鵬的情況,投資關係與經營關係需要分開理解,深航直接持有鯤鵬,應由深航董事會處理,至於深航會否出售鯤鵬或注資,亦要由深航自己按法規決定,國航無意出手。
國航不是第一個與鯤鵬劃清界線的,河南省政府在空難後表明沒有持有原名為河南航空的股權或參與營運,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隨後更要求河南航空將名字改回鯤鵬航空。
稱投資與經營應分開
實情是,河南省政府去年中與深航簽訂協議,讓鯤鵬改名並把基地從西安搬至鄭州,但深航實際控制人李澤源去年底涉嫌經濟犯罪被調查後,國航於今年3月增持深航,持股量由25%增至51%,成為深航大股東,鯤鵬的最終大股東因而變為國航,不過,國航今次亦與鯤鵬劃清界線。
另外,東方航空(670)昨日公佈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純利17.6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79%,每股盈利0.16元,不派息。期內,東航收入大增93%,至331億元,成本升幅為90%,至309億元,加上淨滙兌收益上升67%,至1.55億元,利潤顯著增加。
東航中期純利勁增79%
東航對前景保持審慎,指全球經濟回升基礎不牢固,尤其是歐洲經濟復蘇乏力,對歐洲市場,特別是貨運市場的影響較大。此外,原油價格波動令燃油成本控制壓力加大,東航上半年的燃油成本就增加96%,至100億元,主因是平均油價較去年同期升37%及合併上海航空後經營規模擴大所致;燃油佔總成本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