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人物:關信基由搞笑年代變悶蛋

星期天人物:關信基由搞笑年代變悶蛋

德語「schatzchen」,解作mydear或darling,也是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榮休講座教授關信基對太太的稱呼。自言是個大悶蛋的關教授,年輕時與「親愛的」拍拖活動卻多姿多采,歌劇院、叢林中與澄澈碧綠湖水上,都可以見到這對璧人的蹤影。不能不說,一向嚴肅的關教授強調,他當年其實很幽默,會跟太太說笑話,我們聽罷都難以置信,但從「親愛的」經常投訴他不似當年「談笑風生」,不能否定,關教授都曾有過「搞笑」時代。

「關信基好悶o架喎。」這是某位同行知道我訪問關教授後的第一個反應。「係呀,我係好悶o架,我啲學生都係咁講」。架上眼鏡的關教授笑笑口對此「悶蛋」罪名直認不諱,還火上加油補充一句:「我好鍾意嚴肅、認真、做乜嘢都要有板有眼。」
不過,這只是從德國回港後的情況。關教授也曾與普通人一樣,有過年少輕狂的嬉戲日子。他說,兒時有鋪遊蕩癮,經常瞓公園,拉着陌生人衫尾偷進場看電影也是平常事;小學不論是打架、彈丫叉、射紙仔與掟石仔都有他的份兒。後來到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求學,經常與教會內的弟兄在宿舍內聚會,「一齊包餃子時,乜嘢笑料都講得出」。到德國柏林讀碩士,也經常與僑生飲飲食食打橋牌,「大家都笑到碌地」。
做學者要嚴肅,當上公民黨主席,關信基言行更加要謹慎。創黨時他說六四情意結會妨礙香港民主發展,言論引起公眾反彈,市民在烽煙節目指公民黨是「新保皇黨」、「親中黨」,狠批他「捂住良心說話」,毫無疑問,還是留學德國的日子最快樂,因為那片土地,是他與太太愛情開花結果的地方。
關信基與太太在台灣讀大學時相識,愛情的種籽,卻要在德國才萌芽。千里姻緣一線牽,當年留學柏林讀碩士的關信基,竟然在學院內重遇教授普通話的「親愛的」,戀火在異地格外易燃。關信基說留學生都是窮學生,沒有甚麼錢花費拍拖,有情人最愛是在宿舍湖邊散步,或泛舟湖上,買廉價學生票看歌劇,已經是很隆重的約會。

在慕尼黑攻讀博士期間,關信基專程到火車站迎接「嫁基隨基」的太太。

1967年與「親愛的」太太在德國遊覽時合照。

「結婚毋須求婚,花都冇紮,
連戒指都喺超級市場買咋」

兩人拍拖一年便火速結婚,關信基說公佈婚訊時,家人都驚訝萬分,「情投意合吖嘛,我話」。至於為何如此快便選定終生伴侶,他說與太太像心有靈犀,「大家傾傾吓就話結婚,毋須求婚,花都冇紮,連戒指都喺超級市場買咋」。窮學生在宿舍內搞婚宴,當然沒有鮑參翅肚款客,「就連請帖都係我哋自己逐張手製」。憶苦思甜,原來越簡單越快樂。
男人婚後總逃不過被太太投訴的厄運,「佢成日都話我:你當年都唔知幾幽默、幾識講笑呀;家你都唔同我講笑傾偈嘅;點解你唔似當年,家陣一返屋企就睇書?」感性的抱怨,男人以理性解讀,關信基運用日耳曼民族的邏輯思維,推斷被「親愛的」投訴的原因。他說留學德國,令他變得嚴肅與悶蛋,「我嘅轉變,可以話係受到德國民族習性影響,佢哋冇咁幽默、冇咁鍾意講笑,乜都好認真,做嘢又一絲不苟」。
他說出兩件影響他至深的「德行」。留宿於德國當地人房子時,第一次清洗浴缸,就被女房東「省」得立立令,「我洗完個缸,佢即刻入嚟教訓我,話洗浴缸唔係咁洗,係由上到下而唔係亂咁洗」。關信基稱,這種講求實效的做事態度,可能是在大學也學不到的事,也令他覺悟做學問也要講究「方法學」,否則難成大器。
另一次,是在某個三更夜半,剛看完歌劇的關教授在偏僻鄉村過馬路,「見到紅燈都過馬路,無車嘛」。但在馬路旁的德國男子卻一直堅持轉到綠燈才踏出腳步,「我最初仲諗黐線o架,冇車冇盛都唔過?後來過完馬路諗番,又覺得佢哋真係好有紀律,至今都好難忘」。

年約兩、三歲的關信基,騎在父親膊頭上笑呵呵。關信基提供照片

「家70歲嘅人大把啦,
70歲仲有好多嘢可以做」

過了數十年一板一眼的日子,10月10日踏入70大壽的關信基,或許可以放輕鬆一點罷,退下公民黨主席,會不會更海闊天空呢?「唔做呢樣嘢都仲有好多嘢要搞。家70歲嘅人大把啦,70歲仲有好多嘢可以做。」經常勸他退下火線的「親愛的」,聽到這個答案,恐怕不會滿意。
「其實太太仲忙過我啦。」除了是兩間老人中心的義工,關信基說太太密集式學習活動,他看見也感透不過氣,「佢有學不完咁多嘢,而且鍾意同時學;彈琴、唱崑曲、打太極柔力球、書法同畫畫,都係同時學o架,所以好忙」。還有的是,關太朋友特別多,「佢成日要探朋友,成日打電話畀朋友。佢好熱情,同我唔同,呢啲叫做互補,哈哈」。
除了太太,有一個人,關信基說必須特別感謝,就是政大外交系系主任李其泰。「有次國際法考試,我攞99分,破晒紀錄」。李其泰知道他常常在圖書館留至夜深,破例讓關信基通宵在系主任辦公室溫習,「佢仲話啲書本可以隨便睇、隨便用,我係好感激佢」。
李其泰是國際政治、國際法專家,研究台灣在大國角力中如何立足,國民黨很多外交官都是其門生。關信基說,當年報讀外交系,是以為做外交官可以公費旅遊,入學後才知僑生沒有資格投考外交官,結果走上治學之路,當上黨主席,更是以前想也未想過的事。
活着便要感恩,關信基說:「如果唔係細個被送到澳門,留喺內地我可能會經歷好多苦難;如果唔係去台灣讀書碰到咁好老師(李其泰),我可能讀完學士都未必繼續升學;如果唔係讀過德文,去德國留學嘅機會好低;如果唔係去咗德國,都未必娶到我太太。人生好多時係一個緣份,好多人喺度幫緊你。」
記者許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