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區新舊文化交融,沿海高樓林立,而舊城區則保留着不少二次大戰年代的樓房。隨着巿區重建,灣仔區的發展變得單一化,許多社區文化和老行業消失,街坊關係也顯得疏離。為促進社區發展和居民的身份認同,聖雅各福群會的社區發展工作隊伍由以往主力協助街坊處理搬遷及賠償事宜,進而推展文化保育工作,並於2004年開設灣仔民間生活館。
該會計劃主任周希旋表示,展館位於石水渠街的藍屋。展品來自灣仔區的捐贈者,可讓參觀者透過物件回憶往昔;也讓新一代了解他們出生以前的生活和已消失的行業,例如倒夜香、摘芽菜和代寫書信等。
每季舉辦主題展覽
民間生活館每季舉辦主題展覽,以展示灣仔的多元文化特色,同時培訓灣仔居民擔當社區導賞員,帶領公眾人士穿街過巷,了解灣仔的不同面貌;不少學校參與文化保育、重建發展的導賞團,以配合新學制下的課程要求。周希旋稱,該會計劃在其他區域推展文化保育工作,今年開始在中西區開辦導賞團,並將提供英語導賞團,讓外籍人士也能加深了解香港本土文化。
「生活存關愛」逢星期二晚上8時至8時30分於港台第五台播出
網頁: http://rthk.hk/rthk/radio5/lifeis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