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聽來很老土,卻不失真實。張菁雅與卜瑋宣學習芭蕾舞逾10年,每天拉筋、踢腿、轉圈,一身好舞功終獲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學校青睞,成為本港首兩名入讀該校的全職學生。小妮子將於9月赴俄3年,決心在異國跳出另一爿天。
離港前夕,兩位小妮子昨天盤起長髮,換上舞衣,即席為記者輪流表演。二人隨音樂又轉又跳,動作乾淨俐落,叫人讚嘆。在旁的芭蕾舞學校校長王仁曼卻板起臉,說張菁雅的腿伸得不夠直,卜瑋宣的轉圈動作不夠穩,要她們拿出筆記簿,把不足之處一一記下。10年下來,精湛的舞藝就這樣一點一滴累積而來。
18歲的卜瑋宣畢業於拔萃女書院,去年會考28分,中六轉讀恒生商學書院。父母都希望她讀好書,升大學,過「穩穩陣陣」的生活。她卻不理父母反對,毅然將跳舞影帶及入學申請表寄往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學校,向理想進發,「18歲入讀外國專業舞蹈學校,已經係最後機會」。
皇天不負有心人,卜瑋宣獲成功取錄,父母雖有千萬個不願意,但終被女兒的決心打動,放手讓她尋夢,「我會盡能力進步最多,prove(證明)畀父母睇我唔會後悔行呢條路」。
16歲的張菁雅3歲開始習舞,可謂「無芭蕾舞不歡」。她笑言,曾學過繪畫、游泳、鋼琴、小提琴和長笛,但「冇一樣學得耐」,惟獨芭蕾舞百跳不厭。她憶述,小五時考升中呈分試,父母因而要她停學芭蕾舞,「結果我喊足一星期」。
一人獲獎學金資助
張菁雅就讀瑪利諾修院學校,自言「唔係好鍾意讀書」,會考期間也照常練舞。會考結束後,她更每天由早練到晚,從舞蹈中尋找快樂,「跳舞嘅時候,唔開心嘅嘢會唔記得,專注喺音樂裏面嘅感覺好舒服」。她獲王仁曼芭蕾舞學校頒發「王振芳紀念獎學金」資助到俄羅斯留學,學費連食宿每年逾12萬港元。
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學院成立於1733年,是全球備受推崇的古典芭蕾舞訓練院校之一。
記者 王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