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做分析?為了賺錢兼增加回報?錯!這是分析的果,不是因。因是,贏時要清清楚楚;輸時也要明明白白。這就是有料到和矇查查投資者的分別,兩者均有機會賺和蝕,只是「有料到」的投資者,虧蝕時會檢討、學精兼改善,矇查查的通常蝕得不明不白兼賴三賴四。
適當的分析除可增加回報,更可令人認識風險,懂得風險雖然未能全部預知或消除,但能減少和避開部份已等同賺多了錢。
認識風險 降低偏見
但你真的認識風險嗎?許多時我們只是感覺到有風險,但未必了解有多大或屬甚麼性質。加上人性好聽美言而輕諫議,風險(包括負面或不合時宜的意見、提示和資訊)許多時會被忽視。不信乎?翻讀歷史書便有答案。
那如何認識風險?其一就是對難以想像的事情,不立即排除,正如97年說樓價會跌,過半人聽不進耳,又或認為只會影響別人而自己例外。抱這種態度的話,不足以認識風險,開懷納諫有助降低偏見以致過份的自信自大,是認識風險過程之始。
此外,就是有好奇心。這包括對聽起來「美好到你唔信」之景象抱懷疑態度,凡是toogoodtobetrue之事物多是untrue。再者,有些事物並非不真實或沒可能,而是被高估兼超買。
忌人云亦云埋沒創意
分析表示要思考,即用腦,這又代表要戒掉人云亦云,尋找標準答案的習慣。標準答案本身不一定不好,許多時可提供快捷方便辦法和基礎,但當被人視為規律時,如時下之「指引」,便埋沒不少創意和主動力。
分析驟聽起來很複雜,涉及許多方程式!不錯,但亦可深可淺,視乎事情性質、規模、可用時間等,舉例百億房地產基金應要多些兼有深度的分析,因一失足,影響甚大。但買一個小型住宅單位採用複雜分析就不太化算,亦不需要。再者,分析不盡是計數,因有些東西未必能用數據表達,有經驗支持的感覺和常識也是分析的重要部份。
至於做分析員的苦與樂?
先苦:會被人批評二流三流;有不少重複又重複的資料搜集工作;部份客戶只想知答案,卻不願付費給努力和花時找出答案的人。
後甜:思考有助減低老人癡呆機會;發現一些少人察覺的市場現象時,甚有滿足感;並可用這些現象投資謀利時更有快感!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