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化身「北京人家」招客規定與遊客同住 推廣風俗文化

四合院化身「北京人家」招客
規定與遊客同住 推廣風俗文化

深受外國遊客歡迎、前年北京奧運時創建專門接待遊客的「奧運人家」,其中的四合院從今年12月1日起將變身成「北京人家」。當局近日頒佈「北京人家」規範標準,包括業主應與遊客共同在院內生活、需懂得用外語與賓客作日常交流等。按現有不同檔次的四合院標準,入住「北京人家」每晚需數百至數千元人民幣。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北京為保證滿足數十萬遊客住宿的需要,組織並評出數百個「奧運人家」,用作接待遊客。這種以家庭為單位的小型酒店,以其濃郁的家庭氣氛、純樸的風俗文化生活和服務,深受外國遊客歡迎。奧運結束後,當局一度推出類似的「胡同人家」,最後決定在此基礎上創建「北京人家」,長期為旅客服務。
近日當局發佈有關「北京人家」的評定標準,規定申請成為「北京人家」者需是市內獨立、自有、自住四合院;經營者是四合院業主,或擁有五年以上使用權;業主應與客人在四合院內共同生活,並要了解北京風俗文化,能用普通話、外語與住客作交流等。「北京人家」要由政府部門的專家評定,並要統一懸掛標誌牌。

四合院旅舍的房間舒適簡潔。

廣濟鄰四合院旅舍餐廳陳設古雅。

當局被指「變着法子找錢」

本報昨日致電京城多家「奧運人家」及接待遊客的四合院,他們對當局新規定看法不一。距中南海不到500米的「凱莉家」負責人稱,現在北京四合院酒店比比皆是,標準統一規範「很有必要」,但表示尚未收到任何選評「北京人家」的通知,且「評不評(北京人家)不影響所提供優質的服務」。
位於北海公園附近的「廣濟鄰四合院青年旅舍」負責人則稱,他們一直是按酒店規格配置。當局常去抽查,入住率一直保持七、八成,對是否申請參評北京人家「還沒有考慮」。東城區「胡同人家」旅館也稱,聽聞當局要搞「北京人家」評定,但未定是否參加。也有四合院酒店主人斥當局做法是「變着法子找錢」。
四合院的「奧運人家」雖頗受外國遊客歡迎,但不少「奧運人家」是當局臨時動員加入,很多只是在奧運期間短暫接待一下,不想長期作為住宿場所。而一些四合院又因在居民區內,區內居民對遊客出入造成騷擾,頗有微詞。
北京《法制晚報》/本報記者

北京姑娘與外國遊客在四合院酒店院子踢毽子。互聯網

港背囊友讚有家庭感覺

前年京奧北京推出「奧運人家」後,全市對外開放接待遊客的四合院多達數百家,其中僅西城區就有33家。這些四合院因大小不同,服務參差,收費也不一,每房由百元(人民幣.下同),甚至數千元不等。

北京要將接待遊客的四合院納入「北京人家」統一管理。

四合院改成的酒店院子極富特色。互聯網

體驗老京味生活

本港有不少「背囊友」曾幫襯北京四合院,在香港討論區、親子王國等留下不少感觀。不少網友都讚嘆四合院酒店「好特別」、「好有風格」,「隨時可同主人家傾談,好有家庭feel」;「北京傳統住房原來是這樣的」。
網民「神遊者」寫道:「玩北京就要玩得像一個北京人,怎可不住四合院?睡在傳統的鴉片床、趴在八仙桌上吃飯,坐在葡萄架下乘凉……這些老京味的傳統生活,只有在四合院住下,才能體驗到。去北京,真不妨一試!」
但也有網民感不滿意。網民「薑餅人」貼文指,北京四合院「鬼佬也許覺得新鮮,我就感覺沒甚麼特別」,「像70、80年代在港住公屋,房間細,放行李後無位走動,價格又貴,一晚要近600元人仔……給我再選,定會揀酒店啦!」
本報記者

「北京人家」評定標準

‧北京市內獨立、自住的四合院
‧業主本人或對該四合院擁有五年以上使用權
‧符合酒店基本設施標準
‧業主要與客人在四合院內共同生活居住
‧業主要了解北京的風俗文化
‧業主方至少有一人能用外語與住客日常交流
‧除提供必要早餐,若客人請求,可允客人與家人共晉午餐和晚餐

話你知
北京四合院拆剩3000座

1949年中共建政後幾十年來,北京曾數度大規模拆除傳統四合院,特別是90年代以來北京城市建設迅速發展,四合院被拆得七七八八,現時僅存約3,000座。它們主要分佈於東城區、西城區和朝陽區等地,其中約有數十家被改造成正規酒店。
在海內外輿論強烈批評下,北京當局也出台了一些保護傳統四合院的政策法規:在東西兩城區,特別是後海等旅遊熱點四周,劃出多個四合院區域,修整、改造或重建一些殘破的四合院,高價出售,並供旅遊業界使用。